夬卦上兌下乾,以二體言之,水聚于澤,積上至高,勢必潰決。以爻論之。五陽在下,長而將極,一陰消而將盡,五陽決去一陰,故名夬也。夬卦次益,按《序卦》:「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夬。夬者,決也。」理無常益,益極必決,夬所以次益也。全彖大意以雖處陰消陽之時,亦不容以易心處之,必相與同心戒懼,而後利有所往。六爻皆從上爻取義,陽之決陰,遠(yuǎn)則不能相及,唯比與應(yīng)當(dāng)之。五比上,三應(yīng)上,故皆言夬夬。決而又決,不繫于陰也。四介三五兩剛之間,欲決上而進(jìn)退不果。二則遠(yuǎn)而不相及,自備而已。初在下最遠(yuǎn),則不能勝矣。大抵君子之去小人,不可以易心處之。此全彖六爻之大旨也。
上一章節(jié)
[明]來知德-第43卦?夬卦?卦辭全文詳解
下一章節(jié)
[清]牛鈕-第43卦?夬卦?卦辭全文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