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訟 預(yù)且避網(wǎng)。
案:預(yù)且即余且也。《莊子.外物篇》:「神龜能見夢於元君,不能避余且之網(wǎng)。」《史記.龜策傳》:「漁者豫且舉網(wǎng),得而囚之,夜半龜來,見夢於宋元王。」預(yù)、豫同。
11. 泰 拘困縱釋。
宋本作拘囚。
23. 剝 孔鯉伯魚,北至高奴。
《史記.項(xiàng)羽紀(jì)》:「董翳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大有之泰云:「禹將為君,北入崑崙。」皆假象之辭,不必實(shí)有其事也。
(毓崧案:伯漁未嘗至高奴,此條必有訛誤,當(dāng)闕疑俟考。至於禹之治水,導(dǎo)源崑崙,亦實(shí)有其事,且《釋文》全書皆實(shí)事求是,此條似不必以假象為言。
35. 晉 牛驥同槽。
《文選》:鄒陽上書,使不羈之士與牛驥同皁。」注引《漢書音義》曰:「皁,食牛馬器,以木作,如槽。」
36. 明夷 狗無前足。
《爾雅.釋獸》:「貀無前足。」郭注:晉太康七年,召陵扶夷縣檻得一獸,似狗豹文,有角,兩足,卽此種類也。《釋文》引《字林》云:貀獸無前足,似虎而黑。
白鶴銜珠,夜食待明:王子年《拾遺記》云:燕昭王時(shí)有黑鳥白頭,集王之所,銜洞光之珠,圓徑一尺。此珠色黑如漆,而懸室內(nèi),百神不能掩其精靈。 干寶《搜神記》:噲參行遇元鶴被傷,乃收養(yǎng)之,放去,至一夜,雌雄俱銜一明珠來報(bào)。
(崧案:「白鶴銜諸,夜食待明」係小畜之萃繇辭,當(dāng)移於下文,益之後、渙之前。)
42. 益 禹作神鼎,伯益銜指。
牟云:益當(dāng)作垂。《呂覽.離謂》:「周鼎著倕而齕其指。」注:倕,堯之巧工也,以巧聞天下。周家著鼎,著倕於鼎,使自齧其指,明不當(dāng)大巧為也。翟云:《淮南子.本經(jīng)》云:周鼎著倕,使衘其指。晏案;《莊子》:擺丁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倕為堯時(shí)之工,禹鼎已著,其象不必如翟說,改禹為周也。蓋禹鼎本有此制,而周鼎肖之。
59. 渙 鶉尾奔奔,火中成軍。虢叔出奔。
事見《左氏》僖五年傳。
61. 中孚 魃為旱虐,風(fēng)吹雲(yún)卻。
《詩》雲(yún):漢旱魃為虐。毛傳:旱魃,神也。《藝文類聚》引韋曜《毛
詩問》曰:旱氣生魃,魃鬼,人形,眼在頂上。
64. 未濟(jì) 靈鳴督郵。
《漢書.尹翁歸傳》:田延年為河?xùn)|太守,徒署督郵。坎之渙云:三足孤烏,虛鳴督郵。
上一章節(jié)
下一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