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否 五羖為相。
《史記.秦本紀(jì)》:吾媵臣擺里奚在焉,請以五羖羊皮贖之。
23. 剝 羊腸九縈,相推稍前。止須王孫,乃能上天。
《史記.魏世家》:魏伐趙,斷羊腸,拔閼與。《正義》曰:羊腸阪道在太行上。劉向《新序》:趙簡子上羊腸之坂,群臣皆偏袒推車。
24. 復(fù) 螮蝀充側(cè),佞人傾惑。
《爾雅.釋天》:螮蝀,虹也。《釋文》:螮,丁計反,本又作蝃同。《漢書.楊賜傳》:今殿前之氣,應(yīng)為虹蜺,皆妖邪所生,不正之象。詩人所謂蝃蝀者也。注引《韓詩序》曰:詩人言蝃蝀在東者,邪色乘陽,人君淫泆之徵。臣子為君父隱藏,故言莫之敢指。
29. 坎 褒后生蛇。
《漢書.五行志》:厲王末,漦流於庭,化為元黿。劉向以為,夏后季世,周之幽厲有龍黿之怪,近龍蛇孽也。
33. 遯 四馬過隟,時難再得。
案:四馬即駟馬也。鼎之大壯云:朝暮日月,四馬過隙。《禮記.三年問》:若駟之過隙然。宋庠《國語補音》:隟古文隙字。
39. 蹇 執(zhí)蕡炤犧,為風(fēng)所吹。
《周禮.司烜氏》「共墳燭庭燎」鄭注:故書墳為蕡先。鄭云:蕡燭,麻燭也。言執(zhí)蕡燭以炤祭祀之犧牲也。毛本作執(zhí)蕡。詩云:左執(zhí)簧。傳:簧,笙也。然於炤義不協(xié),當(dāng)從宋本作濆。簧乃蕡之誤字。
44. 姤 有蛇三足,醜聲可惡。
毛本作「反蛇」,非。《戰(zhàn)國策》曰:虵本無足。《爾雅.釋魚》:鱉三足,能。龜三足,賁。郭注引《山海經(jīng)》:從山多三足鼈,大苦山多三足龜。《左氏》昭七年傳:昔鯀化為黃熊入於羽淵。《釋文》作「黃能」,如字,一音奴來反,亦作熊,三足鼈也。《通雅》引束皙《發(fā)蒙記》:鼈?cè)阍恍堋H螘P《述異記》:江淮中有獸名能,音耐,蛇精化也。
49. 革 雲(yún)夢大藪,索有所在。
《周禮.職方氏》正南曰:荊州其澤藪曰雲(yún)夢。《說文》藪字注作雲(yún)夢。
50. 鼎 盧黃白脊。
案:上文云「獐鹿雞兔」,此言其色盧,謂色黑也。一本作蘆,非。
九齚十得:《說文》:齰,齧也,或從齚,側(cè)革切。
54. 歸妹 荀伯遇時,憂念周京。
案:《毛詩》作郇伯。鄭箋:郇侯,文王之子,為侯伯,有治諸侯之功。《釋文》郇音茍。
56. 旅 南山黃竹,三身犬目。出入制命,東皇宣政。主尊君安,鄭國無患。
《穆天子傳》:天子命歌《南山有〔?〕》。乃紹宴樂。天子筮獵萍澤,作詩三章曰:「我徂黃竹。」天子曰:「予歸東土,和治諸夏。」東皇蓋指此也。又「吉日丁亥,天子入於南鄭」郭注:今京兆鄭縣也。穆王元年築祗宮於鄭國,所謂鄭國無患也。三頭六目,疑畋獵所得異獸形。
上一章節(jié)
下一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