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下乾上】
遯:亨,小利貞。
先儒曰:遯亨,為君子計(jì)也。小利貞,為小人計(jì)也。蓋隂長之時(shí),君子以遯為亨,小人以貞為利,又孰知為小人計(jì),所以為君子計(jì)哉?或曰:三隂長而為否,五隂盛而為剝,君子猶居其間,二隂始生,何為遯哉?殊不知否隂已盛,則隂終窮,若以否、剝而後去,則無及矣。大抵易於隂長之卦,常欲使之循理;于陽消之卦,常欲使之知幾。戒堅(jiān)氷于寒泉之初,繫金柅于隂萌之際。今二隂為遯,則亂形已兆,見幾君子,宜早為之計(jì)也。聖人設(shè)卦以遯名,豈非防微杜漸之意哉?
蒙謂君子雖欲全身以伸道,未嘗不欲得時(shí)以行道,故聖人設(shè)兩辭以明之。
彖曰:遯亨,遯而亨也。剛當(dāng)位而應(yīng),與時(shí)行也。小利貞,浸而長也。遯之時(shí)義大矣哉!
先儒曰:遯而亨,言遯乃所為亨也。蓋二隂漸進(jìn),猶未盛也,勢尚可為,君子皆全身而去,非所望也。聖賢處亂世,當(dāng)亂形未見,正當(dāng)維持,危行遜言,以漸而正之,不害于遯也,故曰小利貞。或曰:遯之時(shí)義,何以謂之大?曰:于遯有以見君子不能忘天下之心也。遯以乾、艮成卦,明乎乾體,則可以達(dá)天德,知天命;明乎艮體,則可以達(dá)行止之宜,識進(jìn)退之節(jié)。乾非終潛,而有可潛可見之時(shí);艮非終止,而有時(shí)止時(shí)行之義。仕止久速,以天自處,此所為大也。于斯時(shí)也,君子俯就則屈已道,急退則忘天下,故雖二隂浸長,君子愛君深而憂民切,尚欲有為以安生民,定社稷,非處遯之時(shí),而識遯之義者,不能也。臨彖曰剛浸而長,遯彖不言柔浸而長者,蓋剛長可言也,柔長不可言也。易變體不同,以一卦言之,二隂在下,小人也;四陽在上,君子也。此以勢論,五為君子,二為小人,本不相應(yīng)。以爻言之,五居中當(dāng)位,與二為正應(yīng)。此以理論,二居中,是輔九五為治之臣也。易變動(dòng)不居固如此。
蒙謂君子之居亂世,雖欲全身以伸道,然茍有可為之機(jī),則必致其力焉。蓋久速無常,唯當(dāng)夫理而已。
象曰:天下有山,遯;君子以遠(yuǎn)小人,不惡而嚴(yán)。
先儒曰:天非有心與山較高下也,而山之于天,自有不可侵、不可及之勢也。山雖陵乎天,而天實(shí)覆冒之;山雖屹立,而不能犯乎天也。其曰天下有山,則天非汝去也,汝自不吾及也。故君子用之以待小人,不惡則無怨,而嚴(yán)則不慢。優(yōu)柔和易之中,而有凌厲難近者存;寛緩容納之內(nèi),而有屏棄自遠(yuǎn)者寄。蓋君子於小人,絶之以不絶,乃所以深絶之;猶王者之於荒服,治之以不治,乃所以深治之也。
蒙謂在下者雖不陵乎上,而在上者有以全其尊,則雖無忤于物,而亦不拘于物矣。
初六,遯尾,厲,勿用有攸往。
象曰:遯尾之厲,不往何災(zāi)也?
先儒曰:初處不可以去,可以不去者也。古之人仕亂世而不去者,位卑故也。
蒙謂既不能先事以避難,不若靜處以免難也。
六二、執(zhí)之用黃牛之革,莫之勝說。
象曰:執(zhí)用黃牛,固志也。
先儒曰:遯之初二,雖隂柔小人,然總論一卦之意,則皆主君子。如否之初六曰拔茅貞吉是也。
蒙謂二能以中順之道結(jié)其君,則雖在相違之時(shí),而有相得之義矣。
九三,係遯,有疾厲,畜臣妾吉。
象曰:係遯之厲,有疾憊也。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蒙謂以係戀之私恩,尚不能免乎遯之危,又焉能濟(jì)乎用之大哉!
九四,好遯,君子吉,小人否。
象曰:君子好遯,小人否也。
先儒曰:九四以上,其遯皆美,以上剛健而能先也。小人之分,以四剛?cè)嵯喟牍室病>胖畡倓伲銥榫樱凰闹泟伲銥樾∪恕?/p>
蒙謂不溺於所愛而能斷以義,乃以道制欲者也,非以人從欲者也。
九五,嘉遯,貞吉。
象曰:嘉遯貞吉,以正志也。
先儒曰:遯乃小人用事之時(shí)。為九五者,當(dāng)遯之將及,在正志而已。茍志不先正,小人投隙而進(jìn)矣,必至于變亂其所守,豈大人之遯哉?五言正志,與二言固志意同。
蒙謂人能以中正而處遯,則其心之所守者正矣。
上九,肥遯,無不利。
象曰:肥遯無不利,無所疑也。
先儒曰:下三爻艮也,故欲遯而或止;上三爻乾也,宜其勇于遯。
蒙謂以陽剛之才而處乎事之外,則其進(jìn)退綽綽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