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下巽上】
渙: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
先儒曰:說極則離散,渙所以次兌。渙有二義:卦有因民渙散而萃之意,假廟是也;又有渙天下患難之意,涉川是也。
蒙謂廣大孝以合人心,濟(jì)大難以成治道,然非正固之守,又安能不離哉?
彖曰:渙,亨,剛來而不窮,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廟,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先儒曰:假有廟,一也。渙曰王乃在中,而萃曰致孝享者,蓋渙者治之始,萃者治之成,始則假廟致亨而已。備物盡禮,惟萃為然。此渙之所以言王乃在中,而萃之所以言致孝享歟?涉大川,一也。渙曰乘木有功,而中孚曰乘木舟虛者,蓋渙所以濟(jì)險也,中孚所以涉險也。君子虛已以遊世,能涉險矣。若夫持危扶衰,惟渙為然。此渙之所以謂之乘木有功,中孚所以謂之乘木舟虛歟?卦辭言利貞,而彖釋不及者,言在中有功,則利貞之義可見矣。
蒙謂當(dāng)離散之時,而能約歸于中,則得拯渙之道,而成濟(jì)渙之功矣。
象曰:風(fēng)行水上,渙;先王以享于帝,立廟。
先儒曰:享帝,尊尊也;立廟,親親也。尊尊親親,王道盡在是矣。蓋吾能渙天下之難,則所以事天者盡矣,故可以享帝,以一天下之趨向。吾能得天下之心,則所以寜親者至矣,故可以立廟,以來天下之愛敬。收其散而合其離,其道孰有大于此哉?
蒙謂氣之遇夫物者無所受,所以成離散之象。聖人之聚夫人者有其機(jī),故當(dāng)盡誠敬之心。此祭祀之報,乃合人心之道也。
初六,用拯馬壯,吉。
象曰:初六之吉,順也。
蒙謂當(dāng)渙之始而能濟(jì)乎險者,以其順剛中之才而能得其助也。
九二,渙奔其機(jī),悔亡。
象曰:渙奔其機(jī),得願也。
蒙謂當(dāng)渙散之時,而急就其所安,斯可以合其離矣。
六三,渙其躬,無悔。
象曰:渙其躬,志在外也。
先儒曰:三上兩爻,隂陽相應(yīng)者也。然三則欲其應(yīng)上,上則不欲其應(yīng)三者,蓋三應(yīng)上則有出險之理,上應(yīng)三則入險矣。且易中大抵陽應(yīng)隂多兇,隂應(yīng)陽多吉。蒙謂當(dāng)渙之時,而獨得其應(yīng),雖可以獨善,而未足以兼善也。欲拯天下之渙,先散一己之私,非志在濟(jì)時者不能也。
六四,渙其羣,元吉。渙有丘,匪夷所思。
象曰:渙其羣,元吉,光大也。
蒙謂散朝廷之羣,以大天下之萃,非有高世之智,安能成不世之功哉!
九五,渙汗其大號,渙王居,無咎。
象曰:王居無咎,正位也。
先儒曰:渙之一卦,大要有三:一曰正君位,二曰立宗廟,三曰君臣上下協(xié)力,以救渙為心也。渙王居無咎,所以正位一已散之民;萃有位無咎,所以正位聚萬方之衆(zhòng)。聖人君臨天下,可不先正其位乎?
蒙謂人君能順天命以治民,則能聚大衆(zhòng)以守天位矣。
上九,渙其血,去逖出,無咎。
象曰:渙其血,遠(yuǎn)害也。
先儒曰:渙內(nèi)三爻在險之中,而求以出險,故初言拯馬,二言奔機(jī),三言渙躬,皆出險之道也。外三爻在險之外,而求以濟(jì)險,故四言渙其羣,五言渙大號,上言渙其血,皆濟(jì)險之道也。故渙六爻有吉而無兇。蒙謂處渙之極,而能濟(jì)乎渙,其無所傷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