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易經(jīng)注解 | 作者:創(chuàng)始人 | 收藏:0 | 評論:0 | 人氣:0
點校底版:文淵閣四庫全書
書籍摘要:陳法撰《易箋》書籍介紹 《易箋》·八卷(山東巡撫采進(jìn)本) 國朝陳法撰。法字定齋,貴州安平人。康熙癸巳進(jìn)士。官至直隸大名道。其書大旨以為《易》專言人事,故彖爻之辭未嘗言天地,雷風(fēng)諸象...
《易箋》·八卷(山東巡撫采進(jìn)本)
國朝陳法撰。法字定齋,貴州安平人。康熙癸巳進(jìn)士。官至直隸大名道。其書大旨以為《易》專言人事,故彖爻之辭未嘗言天地,雷風(fēng)諸象亦并不言陰陽。考《震彖》言“震驚百里”,即象《震》雷,諸卦《彖》言“利涉大川”,即象《坎》水。法所云《彖辭》不言象者,未為盡合。然其持論之大旨,則切實不支。至來知德以伏卦為錯,反對之卦為綜,法則謂:“《大傳》所云錯綜者,以揲蓍而言,錯綜其七八九六之?dāng)?shù),遂定諸卦之象,今以錯綜諸卦定象,是先錯綜其象也。又以錯綜言數(shù),是錯綜其象以定數(shù)也。先儒雖言卦變,未有易其陰陽剛?cè)嶂畬崳嵉蛊渖舷轮徽摺=褚浴肚窞椤独ぁ罚运疄榛穑陨蠟橄拢煜铔],而《易》象反自此亡矣。”其辨最為明晰。又論筮法云:“傳所謂掛者,懸之四揲之外,原以象三而非與奇數(shù)同歸於扐,以象閏也。其曰再扐而后掛,是三變之中有不掛者矣。夫一變之中,初扐之掛不待言矣。惟再扐不掛,故曰再扐而后掛,故知再扐為指第二變、第三變而言也。”其說與郭、朱迥異。而前一變掛一,后二變不掛,其掛一之策不入歸奇之中,則三變皆以四八為奇偶,不用五九借象,與《經(jīng)》義似有發(fā)明,固亦可備一解也。
陳法 (1692-1766),字世垂,一字圣泉,晚號定齋,清朝貴州安平(今平壩縣)人。康熙五十二年進(jìn)士,清代乾隆年間著名學(xué)者、治水專家。由檢討累官直隸順德知府。乾隆間官至直隸大名道。歸主貴山書院十八年而卒。嘗考論河務(wù),一生著述頗豐,內(nèi)容涉及哲學(xué)、政治、水利、詩文、教育等諸多方面。著《河干問答》。潛心理學(xué),著《明辨錄》,辨陸、王之失。另有《易箋》、《內(nèi)心齋稿》等。所著《易箋》共八鄭,為世人所稱道,也是貴州唯一入選《四庫全書》的學(xué)術(shù)專著。
【臣】等謹(jǐn)案:《易箋》八卷。國朝陳法撰。法字定齋,貴州安平人,康熙癸巳進(jìn)士,官至直隸大名道。其書大旨以為易專言人事,故彖爻之中未嘗言天地雷風(fēng)諸象,亦並不言陰陽。考震彖言震驚百里,即象震雷諸卦,彖言利涉大川,即象坎水,法所云彖辭不言象者,未為盡合。然其持論之大旨,則切實不支。至來知德以伏卦為錯,反對之卦為綜,法則謂大傳所云錯綜者,以揲蓍而言,錯綜其七八九六之?dāng)?shù),遂定諸卦之象,今以錯綜諸卦定象,是先錯綜其象也,又以錯綜言數(shù),是錯綜其象以定數(shù)也。先儒雖言卦變,未有易其陰陽剛?cè)嶂畬崳嵉蛊渖舷轮徽撸褚郧瑸槔ぃ运疄榛穑陨蠟橄拢煜铔],而易象反自此亡矣。其辨最為明晰。又論筮法云:傳所謂掛者,懸之四揲之外,原以象三,而非與奇數(shù)同歸於扐以象閏也。其曰再扐而後掛,是三變之中有不掛者矣。夫一變之中,初扐之掛不待言矣,惟再扐不掛,故曰再扐而後掛,故知再扐為指第二變、第三變而言也。其說與郭、朱迥異,而前一變掛一,後二變不掛,其掛一之策不入歸奇之中,則三變皆以四八為奇偶,不用五九借象,與經(jīng)義似有發(fā)明,固亦可存?zhèn)湟唤庖病?/p>
乾隆四十六年二月恭校上。
【初次點校】:丁不二
【再次點校】:暫無
【點校底本】:第49冊?經(jīng)部43?易類
原文每卦前僅有64卦象。“乾卦:?【乾下乾上】”如題,加粗字段為不二所加。
原文64卦原文部份僅有彖傳、大象傳、小象傳。卦辭部份為后加。
[宋]趙彥肅撰《復(fù)齋易說》 [宋]趙彥肅撰《復(fù)齋易說》書籍介紹 六卷,宋趙彥肅著。趙彥肅號復(fù)齋,其書故名。大旨在依象數(shù)以求理, 言象數(shù)以六爻為主。以為先圣作...
程迥,字可久,初家寧陵之沙隨,後徙餘姚,受經(jīng)於嘉興聞人茂德,嚴(yán)陵喻樗。隆興元年舉進(jìn)士,官德興縣丞,事跡具宋史儒林傳。宋史藝文志載,程迥著《古易占法》,《周易外編...
(清)胡煦撰《周易函書?別集》【初次點校】:丁不二【再次點校】:暫無【點校底本】:欽定四庫全書(文淵閣)第48冊?經(jīng)部42?易類(清)胡煦撰《周易函書?別集》?...
此《易本義附錄纂疏》(周易本義附錄纂注)由元代胡一桂著,為注釋《易本義》之作。全書共十五卷,包含:上下經(jīng)、《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系辭傳》上下、文言傳、...
作品信息 點校狀況 作品名稱: 周易集解 底本出處: ?網(wǎng)絡(luò)通行版本 作品別名: 無 參校版本: 四庫全書 作者: 唐李鼎祚 初次點校: 簡校 創(chuàng)作年代: 不祥...
(清)胡煦撰《周易函書?約註》目録周易函書約註目録卷一【上經(jīng)】:卦畫原始:【附易中冒道】 乾卷二【上經(jīng)】:坤卷三【上經(jīng)】: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履。卷四...
本書轉(zhuǎn)自趙庚白先生發(fā)布于新浪博客的一部份注解,其中64卦部份,自下經(jīng)開始有所不全,且未能與趙先生取得聯(lián)系.如果想閱讀原版還請移步至趙先生博客.以下為趙先生對《直...
〖大易通解〗十五卷。清魏荔彤著。荔彤字念庭,河北柏鄉(xiāng)人。大學(xué)士裔介之子,官至江蘇常鎮(zhèn)道。是書乃其罷官后所作。其以為,畫卦與《河圖》《洛書》只能說其理相通,但不可...
【初次點校】:丁不二【再次點校】:暫無【點校底本】:《欽定四庫全書》第53冊?經(jīng)部47?易類四庫提要國朝趙繼序撰。繼序號易門,休寧人。乾隆辛酉舉人。其書以象數(shù)言...
[宋]趙汝楳撰《周易輯聞》作者簡介 趙汝楳,商王元份七世孫,資政殿大學(xué)士善湘之子。理宗時官至戶部侍郎。有《周易輯聞》六卷、附《易雅》一卷、《筮宗》一卷(內(nèi)府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