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易傳〗二十卷。南宋楊簡(1141-1225)撰。簡字敬仲,浙江慈溪人,乾道進士,官富陽主簿,會陸九淵,問答有契,遂定師徒之禮,紹興中召為國子博士,嘉定初授秘書郎。出知溫州,終官寶漠閣學士,卒謚文元,因曾筑室于德潤湖上,號慈湖,學者稱慈湖先生為南宋著名哲學家,有《甲乙稿》、《五誥解》、《慈湖詩傳》、《冠記》、《昏記》等書,由門徒編為《慈湖遺書》。楊氏師從九淵,其思想遂多從師說,他認為,所謂的《易》也即是“我”,“《易》者已也”就是楊氏著名的哲學命題,主張“天地我之天地,變化我之變化,非他物也”,把宇宙變化的總過程說成是主觀的心的變化,所以,在此書中說解《》唯以“人心”為主,而象數之學,則全略而不舉。卷一至卷十九為說解經文,卷二十為泛論《易》學的雜論。由于作者排斥異端,專主“心性”之說,故其觀點時出前儒之外,如其認為,《系辭》中“近取諸身”一節,為不知道者所偽作,并非孔子之言,諸如此類,對傳統觀點提出了挑戰。后儒對其觀點毀譽不一,如明代楊時喬在《傳易考》中斥其為異端之說,朱熹主張應毀其文字。雖然如此,但因楊氏為九淵門徒之冠,楊氏之說仍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到了明代,其說大行,如明代蘇□解《易》,即專以《冥冥篇》為名。綜合而言,楊氏《易》說上承漢儒王弼一派,又師從陸九淵,并進一步發展了“心性”之學,實際上是進一步促進了《易》學與釋、道兩家的合二為一,所以,此書對研究《易》學發展演變史、宋儒理學,特別是對探討陸王學派(陸九淵、王守仁)的哲學思想及形成演變過程,都有著很高的參證價值。宋刻本今巳不傳,未彝尊《經義考》載錄作《慈湖易解》,為十卷,附《已易》一卷,當為明人竄改所致,除《四庫全書》收載外,尚有《四明叢書》本傳世。
楊簡(1141年2月10日-1226年4月21日),南宋學者,字敬仲,號慈湖,慈溪(今屬浙江省寧波市)人。告歸后筑室德潤湖(更名慈湖)居住,世稱慈湖先生。
年輕時就讀太學,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進士。任富陽主簿,陸九淵到富陽,便拜陸為師。先后任樂平知縣、溫州知府等地方官。最后以耆宿大儒膺寶謨閣學士。封爵為慈溪縣男。謚號“文元”。
簡著述頗多,傳世的有《慈湖遺書》18卷,又續集2卷;《慈湖詩傳》20卷;《楊氏易傳》20卷;《五誥解》等。
【臣】等謹案:《楊氏易傳》二十卷,宋楊簡撰。簡字敬仲,慈谿人,乾道五年進士,官至寶謨閣學士、太中大夫。是書為明劉日升、陳道亨所校刻。
案:朱彝尊經義考載慈湖易解十卷,又已易一卷,書名、卷數皆與此本不合。所載自序一篇,與此本卷首題語相同,而無其前數行,亦為小異。明人凡刻古書,必以私意竄亂之,萬歷以後尤甚,此或日升等所妄改歟?其書前十九卷皆解經文,第二十卷則皆泛論易學之語,亦間有與序文相複者。今既不睹簡之原本,亦莫詳其何故也。簡之學出陸九淵,故其解易惟以人心為主,而象數、事物皆在所畧,甚至謂繋辭中近取諸身一節為不知道者所偽作,非孔子之言。故明楊時喬作傳易考,竟斥為異端,而元董真卿論林栗易解亦引朱子語録,稱楊敬仲文字可毀云云,豈非簡之騖談高遠,有以致之乎?考自漢以來,以老、莊說易者,始魏王弼;以心性說易者,始王宗傳及簡。宗傳淳熙中進士,簡乾道中進士,皆孝宗時人也。顧宗傳人微言輕,其書僅存,不為學者所誦習;簡則為象山弟子之冠,如朱門之有黃幹,又歷官中外,政績卓有可觀,在南宋為名臣,尤足以籠罩一世。故至於明季,其說大行,紫溪蘇濬解易,遂以冥冥篇為名,而易全入禪矣。夫易之為書,廣大悉備,聖人之為教,精麤本末兼該,心性之理,未嘗不藴易中,特簡等專明此義,遂流於恍惚虛無耳。昔朱子作儀禮經傳通解,不刪鄭康成所引?緯之說,謂存之正所以廢之,蓋其名既重,不存其說,人無由知其失也。今録簡及宗傳之易,亦猶是義云。
乾隆四十四年六月恭校上。
【初次點校】:丁不二
【再次點校】:暫無
【點校底本】:《欽定四庫全書》第14冊?經部08?易類
【網站地址】:https://yijing.taijidian.cn/2442.html
[宋]丁易東撰《周易象義》書籍介紹周易象義:元丁易東撰。十六卷。《四庫全書》錄《永樂大典》本。此書據《易》象以明義,故名曰《象義》。全書取象之例凡十二,為本體、...
《周易經傳集解》南宋林栗撰,三十六卷,《四庫全書》本。林栗以《周易經傳集解》傳世,其易學觀具有漢宋兼采的特色。象數的運用,雖為其易學的重要特色,但義理思想仍為主...
《豐川易說》國朝王心敬撰。心敬字爾輯,鄠縣人。乾隆元年薦舉賢良方正,以老病不能赴京而罷。心敬受業於李容,而謹嚴不逮其師。所注諸經,大抵好為異論,《書》及《春秋》...
古籍簡介 《子夏易傳》,作者卜子夏。《子夏易傳》一為二卷,一為十一卷。舊本題卜子夏(前507一?)所撰。序:子夏姓卜名商,春秋末晉國溫(今河南溫縣)人,孔子的學...
[清]張次仲撰《周易玩辭困學記》書籍介紹 〖周易玩辭困學記〗十五卷。明張次仲(1589—?)撰。次仲字元□,號侍軒,一號鈍庵,浙江海寧人。天啟元年(1621)舉...
《日講易經解義》,十八卷,《筮儀》一卷,《朱子圖說》一卷,[清]牛鈕等撰,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內府刻本。半頁9行,每行18字。大黑口,四周雙邊,雙魚尾。...
[宋]趙彥肅撰《復齋易說》 [宋]趙彥肅撰《復齋易說》書籍介紹 六卷,宋趙彥肅著。趙彥肅號復齋,其書故名。大旨在依象數以求理, 言象數以六爻為主。以為先圣作...
《周易象辭》·二十一卷、附《尋門馀論》·二卷、《圖書辨惑》·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四庫提要國朝黃宗炎撰。宗炎字晦木,馀姚人。宗羲之弟也。其說《易》力辟陳摶之學。...
[南宋]朱熹撰《周易本義》說明: 《周易本義》為朱熹著。朱熹(1130——1200),字元晦,亦字仲晦,別號有晦庵、晦翁、云谷老人、滄州病叟等。天資聰慧。十四歲...
明魏濬撰。濬字蒼水,松溪人。萬歷甲辰進士。官至右僉都御史,巡撫湖廣。內容簡介易義古象通八卷(浙江巡撫采進本)是書前有《明象總論》八篇,一曰《原古象》二曰《理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