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傳注》七卷。清李塨(1659—1733)撰。塨字剛主,號怒谷,河南蠡縣人。康熙舉人,曾游學南北,與萬斯同交往,晚年授通政學士。師承顏元之學,時稱“顏李學派”,反對宋明理學空談性命,講求經世致用,以改良封建制度為宗旨。有“理在氣中”的唯物論認識論,也有復左、禁欲與經驗主義的傾向。晚年治學,偏重考據。著有《論語傳注》《大學傳注》《大學辨業》等,后人輯有《顏李遺書》。是書以《易》卦必歸人事為宗、斥陳摶、劉牧諸圖,皆使《易》道入無用;《參同契》《三易洞璣》之類,皆以異端方技亂《易》;即漢儒五行勝負,分卦直曰一世、二世、三世、四世諸說,亦皆于三圣所言之外再出枝節,故其說頗為淳實,不涉支離玄空之談。其駁“卦變”之說,發例于訟卦《彖辭》,駁“《河圖》、《洛書》”之說,發例于《系辭》傳,駁“先天八卦”之說,發例于《說卦》傳,其余僅闡述經義,不駁正舊說。其說《易》以觀象為主,也兼用“主體”,于古說,多采李鼎祚《集解》,近說多取毛奇齡《仲氏易》《河圖洛書原舛編》、胡渭《易圖明辨》,導引《易》說,歸于人事,頗得《易》之原旨。有《四庫全書》本,《顏李叢書》本。
李塨(1659年5月14日——1733年2月14日) [1] ,清初哲學家。字剛主,號恕谷。直隸(今河北)蠡縣曹家蕞人。他是顏元學說最得力的繼承者、傳播者和發展者,在教育方面頗有成就。且著有《四書傳注》《》等。
李塨的祖父名彩,字素先,為人剛直仁厚,好施與,曾因“世亂”,出家資救濟里中貧乏者,“勸勿為盜”。李塨的父親名明性,字洞初,號晦夫,以孝聞名,世稱“孝愨先生”。李明性是明季諸生,但“年甫壯,絕意仕進,不復攻舉子業”。甲申之變后,清軍入關,他“謝世事,不復問”,因念孔孟圣學“以敬為樞”,名其齋曰“主一”。他“每晨興,讀《》《》《中庸》各遍,然后旁及他書。所讀,務身行之”。博野顏習齋曾來訪,讀其日記及所輯諸書,深為嘆服,歸家將其姓字書于座上,“出入必拱揖”。
【臣】等謹案:《周易傳注》七卷、周易筮考一卷。國朝李塨撰。塨字剛主,號恕谷,蠡縣人,康熙庚午舉人,官通州學正。是編大旨謂聖教罕言性天,乾坤四德必歸人事以下,屯建侯、蒙初筮,每卦亦皆以人事立言,陳摶龍圖、劉牧鈞隱以及探無極、推先天者,皆使易道入於無用,參同契、三易洞璣諸書皆異端方技之傳,其說適足以亂易,即五行勝負、分卦直日與一世二世三世四世諸說,亦皆與三聖所言之外再出枝節,故其說頗為明切質實,不涉支離恍惚之談。其駁卦變之說發,例於訟卦彖辭下,駁河圖、洛書之說發,例於繫辭傳,駁先天八卦之說發,例於說卦傳,其餘則但明經義,不復駁正舊文。其凡例謂先儒辨難卷不勝載,惟甚有關者,始不得已而辨之也。大抵以觀象為主,而亦並用互體,於古人多採李鼎祚集解,於近人多取毛奇齡《仲氏易》圖書原舛編、胡渭易圖明辨。其自序排擊諸儒,雖未免過激,然明自隆、萬以後,言理者以心學竄入易學,率持禪偈以詁經,言數者奇偶黑白,遞相推衍,圖日積而日多,反置象占、詞變、吉兇、悔吝於不問,其蠧蝕經術,實弊不勝窮。塨引而歸之人事,深得聖人垂教之旨,其矯枉而過直,懲羮而吹虀者,分別觀之,不以詞害意可矣。
乾隆四十五年二月恭校上。
【初次點校】:丁不二
【再次點校】:暫無
【點校底本】:《欽定四庫全書》第47冊?經部41?易類
古籍簡介 《子夏易傳》,作者卜子夏。《子夏易傳》一為二卷,一為十一卷。舊本題卜子夏(前507一?)所撰。序:子夏姓卜名商,春秋末晉國溫(今河南溫縣)人,孔子的學...
[宋]張根撰《吳園周易解》 [宋]張根撰《吳園周易解》書籍介紹 九卷,宋張根著。書用王弼注本,詮釋主義理,不及象數,亦不言《河圖》、《洛書》。注文簡要。末附序語...
(清)胡煦撰《周易函書?約註》目録周易函書約註目録卷一【上經】:卦畫原始:【附易中冒道】 乾卷二【上經】:坤卷三【上經】: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履。卷四...
《漢上易傳》為宋朝朱震所撰,朱震字子發,宋徽宗政和年間進士,《漢上易傳》的?漢上?是以所居住地方取名,其書以象數為宗,歷18年而成。 朱子評曰:?王弼破互體,朱...
程迥,字可久,初家寧陵之沙隨,後徙餘姚,受經於嘉興聞人茂德,嚴陵喻樗。隆興元年舉進士,官德興縣丞,事跡具宋史儒林傳。宋史藝文志載,程迥著《古易占法》,《周易外編...
《周易淺釋》四卷,清潘恩榘著。有弟子林光迪跋,敘其師大意,以彖多言象,而變在其中;爻多言變,而象在其中。爻無所不包,舊說一概進入身心政治上去,而遺卻許多道理,不...
[宋]張浚撰《紫巖易傳》書籍介紹 〖紫巖易傳〗十卷。宋張浚(1097—1164)撰。浚字德遠,號紫巖,四川綿竹人。徽宗時及進士第,建炎三年(1129)任知樞密院...
《執象易注》介紹 本書為網絡轉載,未找到作者姓名,如您有此佳作版權,還望與我們聯系 網址地址:https://www.xshiqi.com/ 《執象易注》目錄 ...
元代董真卿(生卒年不詳)解說《周易》的著作。15卷。以程、朱《易》說為主,匯集諸家之說,并附以自己的心得見解。全書包括4部分:①《經傳》,編次伏羲、文王、周公之...
[元]保巴撰《周易原旨》點校說明 【初次點校】:丁不二 【再次點校】:暫無 【點校底本】:《欽定四庫全書》第22冊?經部16?易類 [元]保巴撰《周易原旨》四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