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下震上】
震:亨。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里,不喪匕鬯。
震,動也。一陽動于二隂之下,其象爲(wèi)雷。重震則二雷相逐,故震來虩虩然。【虩虩,說文:恐懼也】。震爲(wèi)言爲(wèi)笑,故又有啞啞象。【啞啞,笑聲】。匕以棘爲(wèi)之,出鼎牢而升俎者。鬯,秬釀鬱草爲(wèi)酒以降神者。互坎爲(wèi)棘爲(wèi)酒,主鼎器者。長子,長子,震也。自虎通曰:雷震百里,諸侯之象。故匕鬯歸之。
彖曰:震,亨。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震驚百里,驚遠(yuǎn)而懼邇也。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也。
當(dāng)震之來,而虩虩恐懼,則恐懼可以致福。后自笑言啞啞,而不失其則矣。夫震之來,豈小也哉?聲聞百里,【項(xiàng)氏傳曰:千里不同風(fēng),百里不共雷,故雷震百里】。遠(yuǎn)聞之而驚,邇當(dāng)之而懼,乃能不喪匕鬯,則出而守宗廟社稷,以爲(wèi)祭主也,不亦亨哉?【艮為宗廟,震為稼,有社稷象】。
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
洊者,重也。恐懼于心,修省于事,君子之震也。
初九:震來虩虩,後笑言啞啞,吉。象曰: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
重震以內(nèi)爲(wèi)主,而內(nèi)震以初爻爲(wèi)主居下,能恐彖之震來虩虩而后啞啞者,正指此爻也。
六二,震來厲,億喪貝,躋于九陵,勿逐,七日得。象曰:震來厲,乘剛也。
六二下乘初剛,爲(wèi)龍雷之聲所懾,故震來而危。大喪其貝,【億,大也。十萬曰億,故六五象傳以大訓(xùn)億。變離為龜蚌,貝象。古以貝為貨】且避而躋于九陵之上焉。【互艮為山陵也,艮上為九四,九陵也】。其不如初之後有笑言,審矣。然震得中正,終亦無失,所喪之貝,不必逐也。爻至七日而復(fù)其位,【一爻當(dāng)一日】自得之耳。
六三:震蘇蘇,震行無眚。象曰:震蘇蘇,位不當(dāng)也。
六三以柔居剛,位處不當(dāng),故震而蘇蘇然。
《程傳》:蘇蘇,畏懼散失之貌】。然勿徒爾也,震行則可無眚矣。【互坎為眚】。六居陽位,故勉之。
九四:震遂泥。象曰:震遂泥,未光也。
九四與初九皆震之一陽也,乃因重之,而其義迥殊矣。上下皆震,動而不返。
《本義》曰:遂者,無返之意】。遂陷坎中,如泥塗附。【坎水入坤中,泥象】。其能光乎?【坎反離,故未光】。
六五,震往來厲,億無喪有事。象曰:震往來厲,危行也。其事在中,大無喪也。
六五居重震之上,一震往,一震又來,故往來皆厲。然而大無喪也,以居中而有震動,恪恭之事也。說卦曰:震,動也。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故曰震來。震往來皆動意也。【雷震非往即來,無留住者】。孔子以危訓(xùn)厲,以行訓(xùn)往來,可見與他卦往來之義不同,不必株?duì)恳病?/p>
上六,震索索,視矍矍,征兇。震不于其躬,于其鄰,無咎。婚媾有言。象曰:震索索,中未得也。雖兇無咎,畏隣戒也。
上六處震之極,柔而多恐,【中未得】,故索索而氣盡,目矍矍而四顧周章。【變離為目】,以是征行,其兇必矣。特是上卦震之剛為九四,四之震不能及上之躬也,僅于五之鄰耳。于此而即戒畏之,何咎?但與四同體,而剛?cè)嶝钞?dāng)有婚媾之象焉。戒畏而不能與之同震,責(zé)言諒不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