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傳:《小畜·序卦》:“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蔽锵啾雀絼t為聚。聚,畜也。又相親比則志相畜。《小畜》所以次比也。畜,止也,止則聚矣。為卦巽上乾下,乾在上之物,乃居巽下。夫畜止剛健,莫如巽順,為巽所畜,故為畜也。然巽,陰也,其體柔順,唯能以巽順柔其剛健,非能力止之也,畜道之小者也。又四以一陰得位,為五陽所說,得位,得柔巽之道也。能畜群陽之志,是以為畜也。小畜,謂以小畜大,所畜聚者小,所畜之事小,以陰敵也?!跺鑲鳌芬粤男笾T陽為成卦之義,不言二體,蓋舉其重者。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本義:巽,亦三畫卦之名。一陰伏于二陽之下,故其德為巽為入,其象為風(fēng)為木。小,陰也。畜,止之之義也。上巽下乾,以陰畜陽,又卦唯六四一陰,上下五陽皆為所畜,故為《小畜》。又以陰畜陽,能系而不能固,亦為所畜者小之象。內(nèi)健外巽,二五皆陽,各居一卦之中而用事,有剛而能中其志得行之象,故其占當(dāng)?shù)煤嗤?。然畜未極而施未行,故有“密云不雨自我西郊”之象。蓋密云陰物,西郊陰方,我者,文王自我也,文王演易于羑里,視岐周為西方,正《小畜》之時也。筮者得之,則占亦如其象云。
程傳:云:陰陽之氣,二氣交而和,則相畜固而成雨。陽倡而陰和,順也,故和。若陰先陽倡,不順也,故不和。不和則不能成雨。云之畜聚雖密,而不成雨者,自西郊故也。東北陽方,西南陰方,自陰倡,故不和而不能成雨。以人觀之,云氣之興,皆自四遠(yuǎn),故云“郊”。據(jù)西而言,故云“自我”。畜陽者四,畜之主也。
集說:胡氏瑗曰:陰陽交則雨澤乃施,若陽氣上升,而陰氣不能固蔽,則不雨。若陰氣雖能固蔽,而陽氣不交,亦當(dāng)不雨。猶若釜甑之氣,以物覆之,則蒸而為水也?!白晕椅鹘肌保窃茪馄鹩谖鹘贾幬?,必不能為雨也。
《程子語錄》:或以《小畜》為臣畜君,以《大畜》為君畜臣,曰:不必如此,《大畜》只是所畜者大,《小畜》只是所畜者小,不必指定一件事。便是君畜臣,臣畜君,皆是這道理,隨大小用。
張氏浚曰:臣之誠意雖通于上,而君德未孚,若天氣未應(yīng),曰“密云不雨”。西郊陰位,“自我西郊”,言陽氣未應(yīng)也。
《朱子語類》:問:“密云不雨自我西郊”。曰:凡雨者皆是陰氣盛,凝結(jié)得密,方濕潤,下降為雨。今乾上進(jìn),一陰止他不得,所以《彖》中云“尚往也”,是指乾欲上進(jìn)之象。列上九則以卦之始終言,畜極則散,遂為既雨既處,陰德盛滿如此,所以有君子征兇之戒。
邱氏富國曰:乾本在上之物,今在巽下,則為柔所畜,故曰《小畜》。但六四以一陰而畜止五陽,能系其志,而不能固其志,此又畜道之小者也。大物畜則止,止極則行,故《小畜》亦有“亨”義?!懊茉啤?,陰氣也。自二至四互兌,屬西方,故曰“西郊”。四以柔居柔,故有此象。凡云自東而西則雨,自西而東則不雨,陰先倡也?!缎⌒蟆芬匀釣橹?,不能固陽而止之,故云雖密而不雨。
林氏希元曰:小畜有二義,一是以小畜大,一是所畜者小。亦唯以小畜大,故所畜者小,其歸一而已矣。問:天氣屬陽,地氣屬陰,今以陰畜陽,反以天氣為陰,地氣為陽,何也?曰:以兩儀之分言,則位乎下而氣上騰者為陰,位乎上而氣下降者為陽。自四象之交言,則陰之騰上者又為陽,陽之下降者又為陰。此《蒙引》之說也,可以發(fā)朱子之所未發(fā)。
案:此卦須明取象之意,則卦義自明。彖言“密云不雨”者,地氣上騰,而天氣未應(yīng),以其云之來自我西郊,陰倡而陽未和故也。蓋以上下之陰陽言之,則地氣陰也,天氣陽也。以四方之陰陽言之,則西方陰也,東方陽也。陰感而陽未應(yīng),乃卦所以為《小畜》之義,《彖傳》“尚往”。謂陰氣上升;“施末行”,謂陰氣未能成雨而降也。以人事擬之,則是臣子志存國家,未能得君父和合之象。諸家或以地氣上升者為陽,天氣下應(yīng)者為陰,故于《彖傳》“尚往”亦屬陽說,唯張氏以為天氣未應(yīng)者,于卦義極相合也。
初九,復(fù)自道,何其咎,吉。
本義:下卦乾體,本皆在上之物,志欲上進(jìn),而為陰所畜。然初九體乾,居下得正,前遠(yuǎn)于陰,雖與四為正應(yīng),而能自守以正,不為所畜,故有進(jìn)復(fù)自道之象。占者如是,則無咎而“吉”也。
程傳:初九陽爻而乾體,陽在上之物,又剛健之才足以上進(jìn),而復(fù)與在上同志,其進(jìn)復(fù)于上,乃其道也,故云“復(fù)自道”。復(fù)既自道,何過咎之有?無咎而又有“吉”也。諸爻言無咎者,如是則無咎矣,故云“無咎者,善補(bǔ)過也”。雖使爻義本善,亦不害于不如是則有咎之義。初九乃由其道而行,無有過咎,故云“何其咎”,無咎之甚明也。
集說:王氏申子曰:復(fù),反也。初以陽剛居健體,志欲上行,而為四得時得位者所畜,故復(fù)。然初剛而得正,雖為所畜而復(fù),如自守以正,不為所畜者,故曰“復(fù)自道”。言雖為彼所畜,而吾實自復(fù)于道也。
龔氏煥曰:“復(fù)自道”,此復(fù)字與無往不復(fù)、不遠(yuǎn)復(fù)之義同,謂復(fù)于在下之位而不進(jìn)也。初九以陽剛之才,位居最下,為陰所畜,知幾不進(jìn),而自復(fù)其道焉,何咎之有?九二“牽復(fù)”,亦謂與初九牽連而內(nèi)復(fù)也,《易》及諸經(jīng),尤有以復(fù)為上進(jìn)者。
俞氏琰曰:復(fù),謂返于本位也。以初九之剛,往應(yīng)六四之柔而受其制,豈不失其道而有咎?今也返而以正道自守,故能轉(zhuǎn)咎而為吉。
何氏楷曰:天地間氣化人事,皆有陰畜陽之時。陽既為陰所畜,便不宜過剛躁動。初以陽才居陽位,潛伏于下,何咎之有?先言何其咎而后言吉者,以無咎為吉也。
案:《傳》義皆以復(fù)為上進(jìn),沿王弼舊說也。以《大畜》初二爻比例觀之,則王氏、龔氏諸說為長。
九二,牽復(fù)吉。
本義:三陽志同,而九二漸近于陰,以其剛中,故能與初九牽連而復(fù),亦吉道也。占者如是則吉矣。
程傳:二以陽居下體之中,五以陽居上體之中,皆以陽剛居中,為陰所畜,俱欲上復(fù)。五雖在四上,而為其所畜,則同是同志者也。夫同患相憂,二五同志,故相牽連而復(fù)。二陽并進(jìn),則陰不能勝,得遂其復(fù)矣,故“吉”也。曰:遂其復(fù)則離畜矣乎?曰:凡爻之辭,皆謂如是則可以如是,若已然則時已變矣,尚何教誡乎?五為巽體,巽畜于乾,而反與二相牽何也?曰:舉二體而言,則巽畜乎乾;全卦而言,則一陰畜五陽也。在《易》隨時取義,皆如此也。
集說:王氏申子曰:二所乘之初,為陰所畜,亦既復(fù)矣。所承之三,又為陰所畜,說輻而不進(jìn)矣。二以陽處陰,居下得中,上又無應(yīng),故不待畜,即與同類牽連而復(fù),是不自失其中者也。自能審進(jìn)退而不失其中,故吉。
何氏楷曰;與初相牽連而復(fù)居于下,故吉。
九三,輿說輻。夫妻反目。
本義:九三亦欲上進(jìn),然剛而不中,迫近于陰,而又非正應(yīng),但以陰陽相說,而為所系畜,不能自進(jìn),故有“輿說輻”之象。然以志剛,放又不能平而與之爭,故又為夫妻反目之象。戒占者如是則不得進(jìn)而有所爭也。
程傳:三以陽爻居不得中,而密比于四,陰陽之情相求也。又昵比而不中,為陰畜制者也,故不能前進(jìn)。猶車輿說去輪輻,言不能行也?!胺蚱薹茨俊?,陰制于陽者也。今反制陽,如夫妻之反目也?!胺茨俊保^怒目相視,不順其夫而反制之也。婦人為夫?qū)櫥?,既而遂反制其夫。未有夫不失道而妻能制之者也。故說輻反目,三自為也。
集說:項氏安世曰:輻,陸氏《釋文》云:本亦作輹。按輻,車轅也。輹,車軸轉(zhuǎn)也。輻以利輪之轉(zhuǎn),輹以利軸之轉(zhuǎn),然輻無說理,必輪破轂裂而后可說,若輹則有說時,車不行則說之矣。《大畜》、《大壯》,皆作輹字。
又曰:九三“反目”稱妻,言相敵也。上九“既雨”稱婦,言相順也。
胡氏炳文曰:《大畜》九二“輿說輹”,輹與輻,或據(jù)《左氏傳注》以為通用,何也?曰:《說文》:輹車下橫木。非輻也?!洞笮蟆肪哦罢f輹”,剛而得中,自止而不進(jìn)也;《小畜》九三“說輻”,剛而不中,止于陰而不得進(jìn)也。說輹可復(fù)進(jìn),說輻則不可以行矣。
案:九三比近六四,故有夫妻之象。過剛不能自制其動,雖有六四比近畜之,不能止也。進(jìn)不利于行,故曰“輿說輻”。退不安其室,故曰“夫妻反目”。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無咎。
本義:以一陰畜眾陽,本有傷害憂懼,以其柔順得正,虛中巽體,二陽助之,是有孚而“血去惕出”之象也,“無咎”宜矣。故戒占者亦有其德則無咎也。
程傳:四于畜時,處近君之位,畜君者也,若內(nèi)有孚誠,則五志信之,從其畜之。卦獨一陰,畜眾陽者也,諸陽之志系于四,四茍欲以力畜之,則一柔敵眾剛,必見傷害,唯盡其孚誠以應(yīng)之,則可以感之矣。故其傷害遠(yuǎn),其危懼免也。如此則可以無咎,不然則不免乎害。此以柔畜剛之道也。以人君之威嚴(yán),而微細(xì)之臣,有能畜心其欲者,蓋有孚信以感之也。
集說:項氏安世曰:以陰畜陽,以小包大,能無憂乎?獨恃與五有孚,故能離其血惕,去而出之,以免于咎。臣之畜君,必信而后濟(jì),非與上合志,不可為也。
案:此爻《程傳》之說獨明,蓋唯此爻與《傳》義合者,以其為卦之事故也。
九五,有孚攣如,富以其鄰。
本義:巽體三爻,同力畜乾,“鄰”之象也。而九五居中處尊,勢能有為,以兼乎上下,故為有孚攣固,用富厚之力而以其鄰之象?!耙浴豹q《春秋》以某師之以,言能左右之也。占者“有孚”則能如是也。
程傳:《小畜》,眾陽為陰所畜之時也。五以中正居尊位而有孚信,則其類皆應(yīng)之矣,故曰“攣如”。謂牽連相從也。五必援挽,與之相濟(jì),是富以其鄰也。五以居尊位之勢,如富者推其財力,與鄰比共之也。君子為小人所團(tuán),正人為群邪所厄,則在下者必攀挽于上,期于同進(jìn);在上者必援引于下,與之戮力,非獨推已力以及人也,固資在下之助以成其力耳。
集說:《朱子語類》云:孚有在陽爻,有在陰爻,伊川謂,中虛,信之本;中實,信之質(zhì)。
案:此爻之義,從來未明。今以卦意推之,則六四者近君之位也,所謂《小畜》者也。九五者君位也,能畜其德以受臣下之畜者也。四曰“有孚”,是積誠以格其君。五亦曰“有孚”,是推誠以待其下,上下相孚而后畜道成矣。故四曰“上合志”者,指五也。五曰“以其鄰”者,指四也。四與五相近,故曰“鄰”。又鄰即臣也,《書》曰臣哉、鄰哉是也。富者積誠之滿也,積誠之滿,至于能用其鄰,則其鄰亦以誠應(yīng)之矣。故《象傳》曰:“不獨富也”,以誠感誠之謂也。大抵上下之間,不實心則不能相交,故曰“富以其鄰”。不虛心則亦不能相交,故曰“不富以其鄰”。所取象者本于陽實陰虛,而其義一也。
上九,既雨既處,尚德載,婦貞厲,月幾望,君子征兇。
本義:畜極而成,陰陽和矣,故為“既雨既處”之象。蓋尊尚陰德,至于積滿而然也。陰加于陽,故雖正亦厲。然陰既盛而抗陽,則君子亦不可以有行矣。其占如此,為戒深矣。
程傳:九以巽順之極,居卦之上,處畜之終,從畜而止者也,為四所止也。“既雨”,和也。“既處”,止也。陰之畜陽,不和則不能止,既和而止,畜之道成矣?!洞笮蟆?,畜之大,故極而散;《小畜》,畜之小,故極而成。“尚德載”,四用柔巽之德,積滿而至于成也。陰柔之畜剛,非一朝一夕能成,由積累而至,可不戒乎?“載”,積滿也。《詩》云:厥聲載路?!皨D貞厲”,“婦”,謂陰以陰而畜陽,以柔而制剛,婦若貞固守此,危厲之道也。安有婦制其夫,臣制其君,而能安者乎?月望則與日敵矣?!皫淄保云涫骋?,陰已能畜陽而云幾望,何也?此以柔巽畜其志也,非力能制也,然不已則將盛于陽而兇矣。于幾望而為之戒曰,婦將敵矣,君子動則兇也?!熬印敝^陽。“征”,動也?!皫淄?,將盈之時。若已望則陽已消矣,尚何戒乎?
集說:楊氏時曰:三陽下進(jìn),一陰畜之不能固,故“密云不雨,尚往也”。至上九則往極矣,故既處。夫陰陽和則雨,而婦以順為正。雖畜而至于雨,以是為正則厲矣。月遡日以為明者也,望則與日敵。故幾望則不可過。君子至此而猶征焉,則兇之道也?!缎⌒蟆芬躁幮箨枮橹?,其極必疑陽,故戒之如此。
項氏安世曰:上九居畜之極,畜道已成,昔之不雨者,今“既雨”矣;昔之尚往者,今既處矣。彖之所謂“亨”,于是見之。載者,積也。畜至于上,其德積而成載,則所畜大矣。然以《小畜》大,非可常之事也。婦道貞此而不變,則為危,君子過此而復(fù)行,則為兇。蓋月望則昃,陰極則消,自然之理也。
王氏應(yīng)麟曰:《小畜》上九“月幾望”則“兇”,陰疑陽也?!稓w妹》六五“月幾望”則“吉”,陰應(yīng)陽也?!吨墟凇妨摹霸聨淄眲t“無咎”,陰從陽也。
案:此爻亦以畜道既成言之耳,楊氏說最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