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精蘊大義〗十二卷。元解蒙撰。蒙字求我,《江西通志》誤作”來我”,江西吉水人,中天歷己巳(1329)年江西鄉試,與其兄子尚均以著《易》而名于世,兄書《周易義疑通釋》今已全佚。此書體例,于彖爻之下,采輯先儒之說,而末乃發明已意,闡述已見,均以”蒙謂”二字標明。薈萃群言,頗能得其精要。凡所自注,亦皆簡明,如說解頤六三,頤養之道,以安靜為無失。二三動體,故顛拂而兇。四五靜體,故顛拂說吉。震三爻兇,艮四爻吉。可見恒彖,云恒有二義,利貞者不易之恒,所以體常;利有攸往者不巳之恒,所以盡變。天地圣人所以能恒者,以其能盡變也。其義中多主前人,但詮釋明晰,亦殊有裨于后學。但所引諸家之說,往往不署名氏。原刊本久已不傳,今為《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中輯出,但自豫、隨、無妄、大壯、睽、蹇、中孚七卦及晉卦之后四爻外,其他都算完備。解繕《春雨堂集》稱此書名為《易經精義》,朱彝尊《經義考》則著為《周易精蘊》,《永樂大典》題為《周易精蘊大義》,《四庫全書》從之,是為今名。以《四庫全書》本傳世。
解蒙,元吉水(今屬江西)人。字求我。一作字“來我”,蓋字形相近而誤。天歷二年(1329)舉人。與兄解子尚并以善《易》名于時。《易》學著述今存《易精蘊大義》十二卷(見《江西通志》、《經義考》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生卒年不詳,生平事跡不詳。
易精藴大義十二卷,元解蒙撰。蒙字求我,吉水人。江西通志作字來我,蓋字形相近而誤也。中天歷乙巳江西鄉試,與兄子尚字觀我者,並以善易名于時。子尚所著周易義疑通釋,久無傳本。朱彝尊經義考載蒙此書,亦注曰佚。今檢永樂大典所引蒙書尚多,自豫、隨、無妄、大壯、睽、蹇、中孚七卦及晉卦之後四爻外,其他皆文義完備,釐然具存。其例于彖爻之下,採輯先儒之說,而末乃發明以己意,各以蒙謂二字別之。雖原為場屋經義而作,而薈稡羣言,頗能得其精要。凡所自注,亦皆簡明。如頤六三云:頤養之道,以安靜為無失。二三動體,故顛拂而兇;四五靜體,故顛拂亦吉。震三爻兇,艮三爻吉。可見恒彖云:恒有二義:利貞者,不易之恒,所以體常;利有攸往者,不已之恒,所以盡變。天地聖人所以能恒者,以其能盡變也。其義雖多根柢前人,而詮釋明晰,亦殊有裨于後學。至所引諸家之說,往往不署名氏,蓋用朱子詩集傳例,雖不能盡考其由來,要皆宋、元以前諸經師之緒論也。謹依文排比,正其偽舛,釐為十二卷,著之于録。解縉春雨堂集稱是書為易經精義,經義考稱是書為周易精藴。考永樂大典所題,實作解蒙周易精藴大義,二人皆偶誤記也。今據為斷,庶不失其本名焉。
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
【初次點校】:丁不二
【再次點校】:暫無
【點校底本】:《欽定四庫全書》第25冊?經部19?易類
[宋]鄭汝諧撰《易翼傳》 [宋]鄭汝諧撰《易翼傳》書籍介紹 宋鄭汝諧撰。《周易》研究著作,二卷。一名《東谷先生易翼傳》、《東谷易翼傳》。宋程頤曾撰《易傳》,鄭汝...
[宋]丁易東撰《周易象義》書籍介紹周易象義:元丁易東撰。十六卷。《四庫全書》錄《永樂大典》本。此書據《易》象以明義,故名曰《象義》。全書取象之例凡十二,為本體、...
《易原就正》書籍介紹 《易原就正》十二卷。清包儀著。儀字羽修,邢臺(今屬河北)人。順治間拔貢生。其自序稱:”早年聞有《皇極經世》,而無由求得其書。自順治辛卯(八...
[宋]張根撰《吳園周易解》 [宋]張根撰《吳園周易解》書籍介紹 九卷,宋張根著。書用王弼注本,詮釋主義理,不及象數,亦不言《河圖》、《洛書》。注文簡要。末附序語...
說明 大體來說,漢代易學是以象數易為主流,這種風氣到了魏晉時代有了很大的轉變,其中最具代表的,當以當時的青年才俊王弼為代表。王弼雖然只有短短24歲的生命,但他的...
[清]張烈撰《讀易日鈔》書籍介紹 [清]張烈撰《讀易日鈔》作者簡介 張烈,出生于公元一六二三年左右至一六八六年左右,字武承,順天大興人少聰穎,讀書目數行下。約生...
〖周易新講義〗十卷。宋耿南仲(?—1129)撰。南仲字希道,河南開封人。元豐進士,政和中以禮部員外郎為太子右庶士,遷寶文閣直學士、在東宮十年。欽宗即位,擢尚書左...
[明]林希元撰《易經存疑》介紹 〖易經存疑〗十二卷。明林希元撰。希元字茂貞、號次崖,福建同安(今屬廈門)人,正德十二年(1517)進士,授大理評事。歷官廣東提學...
【初次點校】:丁不二【再次點校】:暫無【點校底本】:《欽定四庫全書》第24冊?經部18?易類(元)王申子撰《大易緝說》提要【臣】等謹案:大易緝說十卷,元王申子撰...
〖葉八白易傳〗(一名《八白易傳》)十六卷。明葉山(1504-?)撰。葉山字八白,里籍不詳。據作者自序;十歲始讀《周易》,越十年能壓學究語。嘉靖二十二年(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