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象旨決錄〗七卷。明熊過撰。熊過字叔仁,號南沙(或南沙子),四川富順人。喜靖八年(1529)進士、累官禮部祠祭司郎中,坐事貶秩,復除名為民。與陳束、王慎中、唐順之、趙時春,任瀚、李開先、呂高并稱“喜靖八才子”。著有《春秋明志錄》、《南沙集》等。《明史》卷二百八十七《陳束傳》中附熊過傳。史稱熊氏不僅以文章名世,而且擅于研思經訓。據熊過自序,此書初名《易象旨》、后加“決錄”二宇為今名。“決錄”有“定本”之意,意謂此書為《易》象的定本。象為《易》之本旨,漢《易》即以象為主。王粥以下變而談理,陳摶以下變而言數,后人合并稱象數。明人《易》學,言數者入道家,言理者入釋氏。熊過初讀宋《易》,覺有不合,又讀漢《易》,知漢《易》以象為主。又讀閩人蔡清《易》學著作,認為蔡書惟開陳宗義,亦末言象,于是始稍有所記。喜靖二十年(1541),熊過被滴人滇,得晤楊慎,勸成此書。前有熊過《私識》,概略介紹此本內容大旨。熊氏據舊說證今文,凡證字一百零一個,證音三十八個,證句二十六個,證脫字者七十九個,證衍文三十個,證當移置者三十二處,證舊以不誤為誤者三處,一一指明所據之本。此書引證謹嚴,皆據前聞,非由臆選。故《四庫全書總目》稱“雖未能全復漢學,而義必考古,實勝支離恍惚之談”,“在明人《易》說之中固卓然翹楚矣”。然所據之書,如郭京之偽托舊本、吳澄之妄改古經,未加考察,一概引以為據。又如《坤卦》小象,只知《魏志》作“初六,履霜”,不知《后漢書》實作“履霜,堅冰”等,亦間有小誤。有康熙中刊本、《四庫全書》本。
《周易象旨決錄》·七卷(浙江巡撫采進本)此書引證謹嚴,皆據前聞,非由臆選。故《四庫全書總目》稱“雖未能全復漢學,而義必考古,實勝支離恍惚之談”,“在明人《易》說之中固卓然翹楚矣”。
明熊過撰。熊過字叔仁,號南沙(或南沙子),四川富順人。喜靖八年(1529)進士、累官禮部祠祭司郎中,坐事貶秩,復除名為民。與陳束、王慎中、唐順之、趙時春,任瀚、李開先、呂高并稱“喜靖八才子”。著有《春秋明志錄》、《南沙集》等。《明史》卷二百八十七《陳束傳》中附熊過傳。史稱熊氏不僅以文章名世,而且擅于研思經訓。
據熊過自序,此書初名《易象旨》、后加“決錄”二宇為今名。“決錄”有“定本”之意,意謂此書為《易》象的定本。象為《易》之本旨,漢《易》即以象為主。王粥以下變而談理,陳摶以下變而言數,后人合并稱象數。明人《易》學,言數者入道家,言理者入釋氏。熊過初讀宋《易》,覺有不合,又讀漢《易》,知漢《易》以象為主。又讀閩人蔡清《易》學著作,認為蔡書惟開陳宗義,亦末言象,于是始稍有所記。喜靖二十年(1541),熊過被滴人滇,得晤楊慎,勸成此書。前有熊過《私識》,概略介紹此本內容大旨。熊氏據舊說證今文,凡證字一百零一個,證音三十八個,證句二十六個,證脫字者七十九個,證衍文三十個,證當移置者三十二處,證舊以不誤為誤者三處,一一指明所據之本。
【點校底本】:文淵閣《欽定四庫全書》
【資料錄入】:丁不二
【初次點校】:丁不二
【再次點校】:暫無
《御定易經通注》基本介紹 書名:《御定易經通注》、《易經通注》 作者:【清】勅大學士傅以漸、【清】日講官曹本榮 卷數:九卷,四卷 年代:順治十五年十月 《御定易...
清)惠棟撰《周易述》介紹〖周易述〗二十三卷。清惠棟(1697—1758)撰。惠氏為清初《易》漢學的代表人物,治經墨守漢儒成說,崇古文經學,以為“凡古必真,凡漢必...
《易原就正》書籍介紹 《易原就正》十二卷。清包儀著。儀字羽修,邢臺(今屬河北)人。順治間拔貢生。其自序稱:”早年聞有《皇極經世》,而無由求得其書。自順治辛卯(八...
厚齋易學》·五十二卷(永樂大典本) 宋馮椅撰。椅字儀之,一作奇之,號厚齋,南康都昌人。《宋史·馮去非傳》云:“父椅,家居授徒,所著《易書詩語孟輯說》等書,...
易翼述信清王又樸撰。十二卷。《詩禮堂全集》本。此書解《易》,專主《十翼》之義,而兼采諸家之論以為說。《四庫全書提要》指出:“是編經傳次序,悉依王弼舊本,而冠以讀...
《仲氏易》書籍介紹 國朝毛奇齡撰。奇齡一名甡,字大可,號秋晴,一曰初晴。又以郡望稱西河,蕭山人。康熙己未以廩監生召試博學鴻詞,授檢討。初,奇齡之兄錫齡邃於《易》...
《周易辨畫》清連斗山撰。四十卷。《四庫全書》本。此書釋《易》,專就卦畫為之詳辨,雖或不免附會之失,然亦頗有揭明精理之處。《四庫全書提要》指出:“是書大旨,謂一卦...
六卷,宋趙以夫著。其書大旨在以不易、變易二義,明人事動、靜之準則。故以奇偶為七八,交重為九六,卦畫七八表示不易,爻畫九六代表變易。卦畫的不易中又有變易,是謂之亨...
《周易集說》為宋末元初道士俞琰撰。收入《通志堂經解》和《四庫全書》中。四 庫本共四十卷,通志堂本則分為十三卷。其中包括《周易上下經說》《象辭說》《彖傳 說》《爻...
[宋]易祓撰《周易總義》 [宋]易祓撰《周易總義》書籍介紹 二十卷,宋易祓著。前有門人陳章序稱:“祓侍經筵日,嘗以是經進講”;又稱:“祓別有《易學舉偶》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