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時(shí)來遯。
【原文】鼎,元吉,亨。
離上巽下為鼎,鼎三足兩耳,烹飪之器也。卦自遯來,時(shí)為六月,火旺金伏,土德和之,是五味之所由調(diào),萬物之所致養(yǎng)也,故鼎之用出焉。巽齊離見,木火之氣本于東南,而中互兌,乾金體而有兌澤,外用木火,乃鼎鑊亨飪之象也。隂柔在初,乾體無元,未能吉而亨也。必柔上剛下,內(nèi)得元善之吉,而後可以亨通,是有鼎之德,方成鼎之用,此二五之力也。
【原文】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飪也。聖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養(yǎng)聖賢。巽而耳目聰明,柔進(jìn)而上行,得中而應(yīng)乎剛,是以元亨。
卦有鼎象,下偶為足,二三四陽為腹,五偶為耳,上陽為鉉,故曰鼎象也。以木巽火,則以火離木,緩急得宜。烹飪之道,莫善于巽,故曰以木巽火,亨飪也。錢啓新云:亨飪所重,祭祀、賓客二事。祭祀莫尊于享上帝,賓客莫大于養(yǎng)聖賢。
《本義》云:享帝貴誠,用犢而已。養(yǎng)賢則饔飱牢醴,當(dāng)極其盛,故曰大亨。六十四卦中言養(yǎng)道者四:上經(jīng)需、頤,近取諸身,養(yǎng)之體也;下經(jīng)井、鼎,遠(yuǎn)取諸物,養(yǎng)之用也。然井之養(yǎng)在邑里,所養(yǎng)者民也,故繘井汲瓶,其施也廣;鼎之養(yǎng)在朝廟,所養(yǎng)者賢也,故享帝養(yǎng)賢,其道也尊。聖人以長子主器,而天位天祿與賢者共之,則上之可以享帝,而下之可以養(yǎng)民,鼎之為用大矣。以卦體言,巽而耳目聰明;以卦變言,柔進(jìn)上行,得中應(yīng)剛。非上有明目達(dá)聰、虛中下賢之主,聖賢何由登進(jìn)而就大亨之養(yǎng),成元亨之治與?離為目,五為耳,聰明象上行,以二往五言。彖言元吉亨,文王繫辭之旨重在元;傳言是以元亨,孔子彖傳之旨貴在中。上六爻辭與彖同,若據(jù)傳以刪經(jīng),謂吉為衍,愚未敢信也。
【原文】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重器為鼎,大寶曰位。向明出治,所以正位;厚植不遷,所以凝命。君子之善用木火也。
【原文】初六:鼎顛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無咎。
【原文】象曰:鼎顛趾,未悖也。利出否,以從貴也。
卦自遯來,二隂在下,再進(jìn)則否。二已往五,其趾尚存,否未出也。鼎以足峙,趾何可顛?以否在趾中,利顛而出之。沈存中云:古鼎中三足皆空,所以容物者,所謂鬲也。煎和之法,常欲清在下,體在上,則易熟而不偏爛。及升鼎,則濁滓皆歸足中。鼎初之顛,趾出否,謂濁否在下,須先瀉而虛之是也。趾顛則初往而否出矣。乾為父,震為長子,巽非乾配為妾,上來交巽成乾,而巽往居上成震,是乾得巽妾而有長子也。雷在天上,又何咎乎?趾顛疑悖,否出何悖?因妾得子,因子居上,母以子貴矣。
【原文】九二:鼎有實(shí),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原文】象曰:鼎有實(shí),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終無尤也。
二為鼎腹,陽實(shí)居之,鼎有實(shí)矣。仇謂初六也。左傳:嘉耦為妃,怨耦為仇。二與初比而非正應(yīng),乃怨耦,非嘉耦也。隂能侵陽,疾能害實(shí),其可即乎?惟初往之上,以侵陽為疾之仇,居不我能即之地,鼎實(shí)鮮潔,其吉可知。象傳明之曰:慎所之。初為趾之而至上,則疾在卦終,大者以壯而無尤矣。
【原文】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虧悔,終吉。
【原文】象曰:鼎耳革,失其義也。
凡物之行以足,惟鼎之行以耳。鼎耳中虛,故可舉耳而行。三與五交,則革而不可舉,塞而不可行矣。上離為雉,互兌為口。雉膏方液于離火,耳革并塞其兌口。鼎實(shí)雖美,其誰食之?內(nèi)體成坎,天水違行,是飲食起訟,鼎實(shí)虧而有悔也。惟上與初易,使否居卦終,斯得顛趾之吉乎?趾之義宜顛,耳之義不可革,故象傳曰:失其義也。
【原文】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兇。
【原文】象曰:覆公餗,信如何也。
四下應(yīng)初,初在鼎下為足,四在鼎腹為餗。下與初交,則耦趾已變,鼎足折而餗覆地矣。顛與折異,顛則舍舊而圖新,折則鼎毀而用廢。形渥而兇,知不免矣。初未有實(shí),故為顛而出否;四已有實(shí),故為折而覆餗。鼎腹無實(shí),心位已虛,故象傳曰:信如何也!餗,正義:八珍之膳,鼎之實(shí)也。渥,說文:霑也。
【原文】六五:鼎黃耳金鉉,利貞。
【原文】象曰:鼎黃耳,中以為實(shí)也。
六五上行得中,卦之主也。偶畫居五,為鼎之耳,得坤中畫,故其色黃。金鉉,以上九言。鉉者,鼎之扃,所以橫貫鼎耳而舉之者也。上九一陽橫亙五,上有鉉之象,本乾體,故稱金。
何元子云:鉉、耳二物不相離,鼎中有實(shí),非耳則鼎無由舉,非鉉則耳不自舉。然于五言之者,則以五實(shí)用之故也。五虛中能受,又得陽剛師保之臣以佐之,其象如此。貞則正位凝命之道也。二剛中有實(shí),而五以柔中舉之,故象傳曰中以為實(shí)也。
【原文】上九:鼎玉鉉,大吉,無不利。
【原文】象曰:玉鉉在上,剛?cè)峁?jié)也。
乾為玉、為金,則玉亦乾畫也。然于五曰金鉉,而上九本爻變,其名曰玉。繫爻至五,上未變也。繫爻至上,則顛趾否出,而上與初交,剛乃變?nèi)嵋印偧兌蛔優(yōu)榻穑內(nèi)岫鴿檮t為玉。金從火革,百煉而柔,陶鎔亨飪之功,至是而幾于化,故名曰玉鉉,從其變也。乾元下復(fù),大吉,無不利,其即彖之元吉,亨乎?
象傳申之曰:剛?cè)峁?jié)。以柔節(jié)剛,而剛乃不折;以貞起元,而乾乃大亨。由是而成純乾之德可也,又何往不利乎?馮元成云:井之與鼎,水火之用也。水之貴通也,火之貴節(jié)也。收以上水,通之也;玉以鎮(zhèn)火,節(jié)之也。此二卦之上,所以言元吉、大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