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觀彖〗十二卷。清李光地著。光地生平見《周易折中》。是書惟解說《卦傳·天地定位》一章,發明《易》理,兼證以《易》象,于數則略。其于取《系辭》“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二句訓解曰:“彖辭所取,或有直用其爻義者,或有通時宜而爻義吉兇準以為決者。故以是觀之,不中不遠,惟其合始終以為質,故時時物不能外”,《觀彖》之名取之于此。解“九四,重剛而不中”句,、不以“重”字為衍文;解說“履霜堅冰陰始凝也“句,不從魏《志》,作“初六履霜”;解“后得主而有常”句,不從程《傳》,增“利”字;解“蓋言順也”句,不以“順”為“慎”;以及“比吉也”句,“比之匪人”句、“同人曰”句,“小利有攸往天文也”句、“震驚百里驚遠而懼邇也”句、“漸之進也”句、“上九鴻漸于陸”句、“與地之宜”句,皆不從程頤《傳》、朱熹《本義》“脫誤”之說惟據《漢律》《歷志》;惟移“天一地二”二十字,從《程傳》。“能研諸侯之慮”句,惟以“侯之”二字為衍文,從《本義》。其經義多尊古本,不肯隨意改竄,猶有漢儒篤守之遺風。其說皆自抒心得,雖不甚附合程、朱之說,然“理足相明,有異同而無背觸也”。有《回庫全書》本,《李文貞公全集》《榕村全書》本。
周易鄭康成注四部叢刊三編經部電子書版本說明:依據版本:上海涵芬樓景印元刊本鄭玄,字康成,從馬融學,為漢代經學集大成者。馬融對於鄭玄有?鄭生今去,吾道東矣。?的感...
[宋]張浚撰《紫巖易傳》書籍介紹 〖紫巖易傳〗十卷。宋張浚(1097—1164)撰。浚字德遠,號紫巖,四川綿竹人。徽宗時及進士第,建炎三年(1129)任知樞密院...
陳法撰《易箋》書籍介紹 《易箋》·八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國朝陳法撰。法字定齋,貴州安平人。康熙癸巳進士。官至直隸大名道。其書大旨以為《易》專言人事,故彖爻之辭...
〖讀易大旨〗五卷。清孫奇逢(約1584-約1675)著。奇逢字啟泰,號鐘元,世稱夏峰先生,直隸容城(今屬河北)人。明萬歷舉人,不滿明末吏治之腐敗,與東林黨人交往...
〖讀易紀聞〗六卷。明張獻翼撰。張獻翼字幼于,后更名敉。長洲(今江蘇蘇州)人。一說江蘇昆山人。喜靖中國子監生。為人放蕩不羈,言行詭異。而說《易》卻頗平正通達,篤實...
〖周易口義〗十二卷。北宋胡瑗(993—1059)口授,弟子倪天隱記述。瑗字翼之,學者稱安定先生,泰州海陵(今江蘇泰縣)人,受范仲淹推薦,由布衣官校書郎,歷官太常...
[宋]方寔孫撰《淙山讀周易》點校說明 【初次點校】:丁不二 【再次點校】:暫無 【點校底本】:《欽定四庫全書》第19冊?經部13?易類 [宋]方寔孫撰《淙山...
〖古周易訂詁〗十六卷。明何楷撰。楷字玄子,福建漳州人。天啟五年(1625)進士,崇禎間遷工科給事中,唐王時為禮部尚書。博綜群書,尤邃于經學。著有《詩經世本古義》...
〖周易窺余〗十五卷。宋鄭剛中(1088—1154)撰。剛中字亨仲,浙江金華人。紹興進士,官至禮部侍郎,依附秦檜,贊同割地求和,后出為川陜宣撫副使,謫居桂陽軍,又...
[南宋]楊萬里撰《誠齋易傳》繁體版:簡介 書名:《誠齋易傳》 作者:楊萬里 撰[宋] 版本:欽定四庫全書 《誠齋易傳》為宋朝楊萬里所撰,萬里字廷秀,自號誠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