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清]胡煦撰《周易函書?別集?卷七》

胡煦| 易經(jīng)注解| 2023-02-20 09:56:55| 0

性也者,始亨之乾元,保合之太和,未發(fā)之達(dá)道,含仁蓄用之大本也。

性也者,定命之天也。

資始之乾元不可知,由各正之太和而知;賦性之天不可見,由所性而見。

言性而不本於天,烏知有中節(jié)之中?言道而不率於性,烏知有能中之節(jié)?

人物何性?各正之太和即其性。性何善?保合之太和即其善。故乾之文言稱善、稱嘉、稱和,皆善之繼也,太和之充也。繼善云者,繼此保合之太和也。坤之文言稱美在其中,即太和之各正也。所謂成性存存,道義之門者是也。

孔子言性渾而該,子思言性切而據(jù),孟子言性確而真。孔子言元,子思言亨,孟子言利正也。言元者,長善之仁,各正之太和也。言亨者,發(fā)而中節(jié)之和也。言利正者,著見之四端也。

非有各正之太和裕之於中,則發(fā)而不中節(jié)矣;非有發(fā)而必中之具引而出外,則無由徵四端矣。桃仁不能生杏,杏仁不能生桃,其各正之性命殊也。孔子就其原本而証之,譬若含仁之桃核;子思據(jù)其源流而證之,譬若桃花之生桃實(shí),桃實(shí)之生桃樹者也;孟子據(jù)其發(fā)端而證之,譬若桃核之生桃樹結(jié)桃實(shí),必不生杏樹結(jié)杏實(shí)也。

性惡之說,憤激之詞也,欲人之勵學(xué)以踐形復(fù)性耳。善惡混之說,未察其原本者也。故荀、揚(yáng)雖并稱,而荀之超於揚(yáng)也遠(yuǎn)矣。義理之性,氣質(zhì)之性,兼善惡二端而文其詞,謂性中有惡矣,仍與荀、揚(yáng)湍水同見,固不能為先儒諱也。

義理氣質(zhì)之說,據(jù)一人而論,則與孟子性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同旨;若據(jù)兩人而論,則與孟子有性善,有性不善同旨。噫!之二說者,孟子固已確辨之矣。

孟子性善之說,証之於四端,由其大原本無差別故也。中庸分疏,知、仁、勇皆性中所自具,與四端之說無殊。其原皆各正之,太和始之,故孟子以為私淑諸人。

孟子証之於孺子入井,証之於孩提知愛,皆四德之端倪,太和之洋溢流通,著見發(fā)越者也。今有秦、越不相接見之人,驟而相值,必未有罵詈不絶于口,捶唾忽加於身者,可知和氣中存,善端之本裕矣。

人之一生,喜樂之事隨時而著,無日無之。無端而怒氣之發(fā),則數(shù)日數(shù)月不一見矣;可哀之事,又或一歲兩歲不一見矣。夫喜樂,和氣之徵也;哀怒,暴氣之徵也。由此言之,固可知和氣之中存,太和之各正,長善之理不絶于人心,性善之說不待辨而自明也。

常人之情,聞哀矜慈惠之語,則油然動其心,其動也,與本然之善兩相觸也;聞刻薄殘忍之言,則怫然變乎色,其怫也,與本然之善兩相忤也。此不但中人以上者然也,盜賊僉壬,倏而相感,莫不如是。至其轉(zhuǎn)念,或有不然,則習(xí)也,而非性也。故曰:性相近也,習(xí)相遠(yuǎn)也。

和氣者,生氣也。乾元之所由資生,人心之所由中節(jié),皆是故也。周易,言性之書也。論語,與門弟子問對交接之語也。淺學(xué)之士,未可語深,故曰: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欲其深造道妙,則周易一書,固已詳言之矣。子貢聞之而莫能言之,曾子聞之而著為大學(xué),子思聞之而作為中庸,非原本周易,烏能達(dá)此?

聖人不以心思知慮言性,是性之發(fā)也,天之動也。此乾元之日出而不窮,健行而不已者也。充其量,則耳之所聞,目之所見,莫非性矣。

聰明知慮,天之才也;參贊位育,性之充也。索其原,皆天能性能,而非聖人之能,故聖人無功。

天也者,萬物共有之性;性也者,人物各具之天。

乾言性也,坤以下皆言道也,周易言性也,四子六經(jīng)皆言道也。子貢曰夫子之言性與天道,則是子貢精契一貫之道,深達(dá)性命之旨,不待曰不可得聞,始見其妙悟之深也。天所以原性之始,道所以究性之終,是殆知夫子敎人最深最密,止此一性,一以貫之,則性中之作用也。春秋發(fā)天人感應(yīng)之機(jī),則性中之參贊位育也。周易發(fā)天人合一之旨,乾彖則天命之性,文言則率性之道也。天者性之大原,道者性之大用,故其下添一與字,均所以明性而已。故子思以未發(fā)者為大本,大本者性中之天也;已發(fā)者為逹道,逹道者性中參贊之作用,即天下歸仁之義也。顔淵問仁,子曰克己復(fù)禮,所復(fù)何禮,皆性中之事,故於其下即曰天下歸仁,謂大用之涵藴,其大無外者皆在此中耳。叔孫武叔章所謂美富,西銘之仁孝,皆此義也。如不說天下歸仁,止說性中所涵之大用,但以心同理同之說解之,豈知子思中庸全是言性之書,到了後半說出無窮大作用,難道皆性外之事乎?不知孔子、子思、孟子立言確不可易,徒令後來學(xué)者人人知有氣質(zhì)之性而不察其繆,又不將一貫之道全身提掇,恐於聖賢立言本意未能發(fā)明。

自天以下,無物不具此天性,則無物不具此靈。卜用死龜,筮用腐草,此其證也。有形之器,無形之虛空,無往而非天性之充;則無實(shí)無虛,無往而非天靈之塞。龜顯于兆,筮驗(yàn)于卦,此其證也。人之性,天之命也,唯虛故靈,故與天地同量。分海水之一滴,與海水同;分千燈之一照,與千燈同;分日月之一光,與日月同。

海之水,增一分無益跡,減一分無損形,藏天下萬派而不見其盈,日出以滋養(yǎng)萬彚而不見其乏。人之性,納千萬卷書,記無窮事,藏之於密而杳乎其無跡,感而遂通,應(yīng)天下之萬變而浩乎其不窮。故唯海為可以喻性。感於視聼則妄,動於天則無妄。故無妄者,天之動也,所由曰率性之謂道。

性如原泉,其作用則江海也;性如桃仁,其作用則枝幹也。江海之泛濫,視原泉則藐乎小矣;枝幹之茂盛,視桃仁則渺乎小矣。然舍是則無由以發(fā),故夫子曰一以貫之,子思曰率性之謂道也。

與萬物共此性命,故夫子之道在忠恕;為萬物培茲生氣,故居心之戒在刻深。

言天理,不若言天德。德者,實(shí)有於己之謂;理者,文彩外著之謂。理德不必同,行事之有得,始可言德。保合之太和,得於天矣。理文而德質(zhì),理虛而德實(shí),理用而德本也。隨處體認(rèn),便是說用邊之事。理曰天理,非遡原於天乎?仁心之存主,太和之各正者是也。如許大之天地,莫非太和所醖醸,故有化醇之說。人能存之,故久大與天地同量。孔子之?dāng)滎喿右玻惶煜職w仁,便是此旨。天下歸,言仁中所藴之大也。

牛、馬、駒、犢初生,便知飲乳之所在,此真良知也。

凡人之生理,必隨氣而住,初未始無氣質(zhì)。特理虛而氣實(shí),切不可認(rèn)氣為虛明之性耳。今觀農(nóng)工商賈,終不免輕率鹵莽之氣。士子澤以詩書,便覺有雍容爾雅之氣。凡皆見於形體,徵於氣質(zhì)者也。至於變易氣質(zhì),則虛明之性所能,非氣質(zhì)之能也。如以氣質(zhì)為虛明之性,則非。

後儒言性,必欲兼氣字,即有言得至當(dāng)恰好處,亦終不免拖泥帶水。故言性而不取証於周易,未有不支離者也。子思、孟子一絲不走作,只是一貫之道傳得真,周易之理見得明。

聖人教人,必欲使人知為性善者,為識得受生之先,原不雜以偏邪偽妄,則適於聖賢之路,先已坦然順而且便。識得此中原自具有聖賢階基,則不自奮發(fā)者,便成自暴自棄。既欲使人知為性善,則惰慢自畫者,必將無可自委。解此,則天人合一,當(dāng)必有凜然畏,惶然懼,悚然修省,而汗流浹背者矣。吾誠不解自宋儒以來,必欲兼言氣字,悞盡天下後世,是何心也?

孟子之好辯,為楊、墨言也。楊、墨各主一道,其不仁不義,皆在行邊,行故足以亂道,故孟子辯之。今之言性學(xué)者,乃在吾儒,既不克以外道目之,其著書立說,又皆以言,言則足以貽悞後世,而不止目前。乃其所言,又屬性分中事,又是行道之主宰。此處不辯正明白,致令天下後世怠廢自棄者,託於氣質(zhì)以自諉謝,豈聖人教人本意?故予之嘵嘵不休,蓋亦有不得已者存焉。

幾者,動之微,是乾元之亨字,中庸之發(fā)字。此時烏有善惡可言?如有善惡可分,則是所性中先已含有惡了。不然,何得幾之方動,便呈露出來?須知幾之方動,只當(dāng)?shù)妹献右还w才字,是能為善惡者也。中庸之發(fā)字,亦只是孟子之才字,只是性中發(fā)出之情耳。其情有七:喜、怒、哀、樂、愛、惡、欲是也。然此七字,只欲之一字無對,其下六字,皆相對相反而相因者也。因作七情圖。

欲者,念之動也。動而適意者三,自愛而起,適獲所愛則喜,常獲所愛則樂;動而拂意者三,自惡而起,適觸所惡則怒,久淹於所惡則哀。然是愛喜樂,和氣之發(fā);惡怒哀,戾氣之發(fā)也。愛喜樂皆發(fā)於本心,順乎本心者也;惡怒哀皆觸于外感,拂乎本心者也。故遂謂為性善。

氣質(zhì)為性之說,與孟子性善之說不相似。性即理也之說,與孔子窮理盡性至命之說不相似。天下歸仁之說,與孔子先難後獲之說不相似。性與天道不可得聞,以天道為天理自然之本體,與子思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不相似。以道為隂陽之所以然,與子思達(dá)道之言說在發(fā)後者不相似。隂陽是太極之用,因前有太極,故將隂陽說在道邊。道者,太極之用也,即在人之達(dá)道也。今以隂陽為形器,與孔子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不相似。姑擇而出之,俟知者考正焉。

先儒言學(xué),有存誠、主敬、守靜、致一之說,皆各從意念之最偏處而箴之,非此是而彼非也。故意念繁雜而紛擾,則主一之說為當(dāng);意念外馳而逐物,則守靜之說為當(dāng);意念懈怠而外馳,則主敬之說為當(dāng);意念觸境而多妄,則存誠之說為當(dāng)。

自伊川以下,龜山、李延平皆有主靜之說。乃

朱子曰:靜字較偏,不如主敬。謂敬可兼動靜言也。朱子此言,是從中庸戒慎不睹,恐懼不聞看出。不知子思此言,是欲人立天下之大本耳。然子思不曰:喜怒之未發(fā)謂之中,敬則發(fā)後見之者也。既已敬矣,便是心有所用,未發(fā)之中何在也?故斷不可以主靜之說為非。

靜字妙於敬字,敬有操舍,靜無來去。

經(jīng)學(xué)近成帖括,不惟諸儒之書不能一一遍觀,深究其是非,其有略言道理者,旁人譽(yù)之曰:此程、朱之流。則亦儼然自負(fù)為道在是矣。吾誠不知達(dá)而可行者果何在也。

善惡有兩端,人心有兩用。思惡則霾昏霧障,而皎日沈光;思善則日白天青,而纎雲(yún)盡斂。

×關(guān)閉
微信二維碼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京热人妻无码人av| 午夜福利无码不卡在线观看| 久久老子午夜精品无码怎么打|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久久99|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午夜| 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网|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不卡| 国产成年无码久久久久毛片| 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蜜桃| 日韩放荡少妇无码视频| 无码无套少妇毛多18p| 下载天堂国产AV成人无码精品网站| 亚洲AV无码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HE|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色欲| 亚洲av无码无在线观看红杏| 无码夜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高潮潮喷奶水飞溅视频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一道久在线无码加勒比| 亚洲中文无码线在线观看| 无码成人AAAAA毛片| 欧洲精品久久久av无码电影| 手机在线观看?v无码片|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潮喷失禁大喷水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AV无码久久| 精品国精品无码自拍自在线|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无码| 国产激情无码视频在线播放性色| 亚洲av无码片vr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不卡 |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牛牛|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 | 69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