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易本義附錄纂疏》(周易本義附錄纂注)由元代胡一桂著,為注釋《易本義》之作。全書共十五卷,包含:上下經、《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系辭傳》上下、文言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五贊、筮儀、圖錄。此內含元刻本、清康熙十二年通志堂刊本兩種。
是書以朱熹《周易本義》為宗,采輯朱熹有關論《易》語錄附錄之,又收集諸儒論《易》之語,去取別裁,皆以朱熹《本義》為斷,故名《易本義附錄纂疏》。纂疏者,纂集疏通也。
元人研究朱子易學的首要成就在于對朱子易學著作的注釋和闡發,其中又尤以胡方平、胡一桂父子影響較大。胡方平師從黃榦弟子董夢程,乃朱學正傳。所著《易學啟蒙通釋》,為現存第一部注釋《易學啟蒙》之作。其書以胡氏己說結合朱子論《易》文字,并引朱子門人九家之語,對《啟蒙》進行疏釋,總體以尊朱為主,但也有在朱子基礎上推衍發展者。胡一桂易學得自家傳,所著有《易本義附錄纂注》《周易本義啟蒙翼傳》。約在至元二十五年(1288),《易本義附錄纂注》之初定本纂成,為現存第一部注釋《易本義》之作。
此書原為汪憲振綺堂舊藏,清咸豐十一年 (1861) 后歸錢唐丁氏八千卷樓,時已殘存十卷(存《彖傳》》上下、《系辭下傳》《文言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五贊》《筮儀》《朱子本義后圖》)。
鈐:慎獨齋、薊北李氏、東??D書印、雲間徐地、張子望印、張子望文房印等,沈津先生謂前四印甚舊,然不能考知為何人。丁丙以為 “當為明代收藏家”。入清后,納蘭成德(納蘭性德)據其刻入《通志堂經解》,其時卷首《卦圖》部分已佚。其后轉歸汪憲,卷中鈐 “汪魚亭藏閱書” 印可證,《振綺堂書目》曰:“《周易十傳》五冊,十三卷。元胡一桂撰,云間徐氏藏元刊本?!?可見汪氏收得時,該本上下經部分已佚。約在咸豐十一年之后,此本又轉歸丁丙,故卷中有 “泉堂丁氏竹舟申松丙辛酉以后所得” 諸印,丁氏收得時復佚《象傳》上下與《系辭上傳》,僅存十卷。清末丁氏藏書轉歸江南圖書館,此本亦在其中,故傅增湘先生謂 “江南圖書館存十卷”,柳詒徵 1928 年主持編纂之《盋山書影》亦收錄此本書影四幅。約于抗日戰爭時期流出至香港。
《周易辨畫》清連斗山撰。四十卷。《四庫全書》本。此書釋《易》,專就卦畫為之詳辨,雖或不免附會之失,然亦頗有揭明精理之處。《四庫全書提要》指出:“是書大旨,謂一卦...
[明]胡廣等奉敕纂《周易傳義大全》介紹 〖周易大全〗二十四卷。明胡廣(1370—1418)等奉敕纂。胡廣字光大,號晃魔,江西吉水人。建文二年(1400)舉進士第...
[唐]史徵撰《周易口訣義》簡介 〖周易口訣義〗六卷。唐史徵撰。史徵,生平不詳,據《崇文總目》載,知為河南人,《直齋書錄解題》考其為唐或五代人,朱彝尊《經義考》定...
元代董真卿(生卒年不詳)解說《周易》的著作。15卷。以程、朱《易》說為主,匯集諸家之說,并附以自己的心得見解。全書包括4部分:①《經傳》,編次伏羲、文王、周公之...
書籍簡介 南宋董楷撰。十四卷?!锻ㄖ咎媒浗狻繁?。此書將程頤《周易程氏傳》和朱熹《周易本義》合為一帙,并采輯程、朱論《易》之說別見他書者作為附錄,故題曰《傳義附錄...
古籍簡介 《子夏易傳》,作者卜子夏?!蹲酉囊讉鳌芬粸槎?,一為十一卷。舊本題卜子夏(前507一?)所撰。序:子夏姓卜名商,春秋末晉國溫(今河南溫縣)人,孔子的學...
〖兒易內儀以〗六卷?!秲阂淄鈨x》十五卷。明倪元璐(1593-1644)撰。倪元璐字玉汝,號鴻寶,一號園客,浙江上虞人。天啟二年(1622)進士,授編修。崇禎初累...
[清]納蘭性德輯編《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介紹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八十卷。清納蘭性德(1654-1685)輯編。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州正黃...
[宋]鄭汝諧撰《易翼傳》 [宋]鄭汝諧撰《易翼傳》書籍介紹 宋鄭汝諧撰。《周易》研究著作,二卷。一名《東谷先生易翼傳》、《東谷易翼傳》。宋程頤曾撰《易傳》,鄭汝...
《春秋占筮書》清代毛奇齡撰,主要收錄與解析春秋占例。另外,漢晉一些符合《周易》古法的占筮例,亦收錄其中。毛奇齡的易學相關著作另有《仲氏易》及《推易始末》?!吨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