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翻曰:乾上九來之坤,與履旁通。天道下濟(jì),故亨。彭城蔡景君說:剝上來之三。
君子有終。
虞翻曰:君子謂三。艮終萬物,故“君子有終”。
鄭玄曰:艮為山,坤為地。山體高,今在地下,其于人道,高能下下,謙之象。亨者,嘉會(huì)之禮,以謙而為主。謙者,自貶損以下人,唯艮之堅(jiān)固,坤之厚順,乃能終之,故君子之人有終也。
《彖》曰:謙亨。
《九家易》曰:艮,山。坤,地。山至高,地至卑,以至高下至卑,故曰“謙”也。謙者兌世,艮為兌合,故“亨”。
天道下濟(jì)而光明,
荀爽曰:乾來之坤,故“下濟(jì)”。陰去為離,陽(yáng)來成坎,日月之象,故“光明”也。
地道卑而上行。
侯果曰:此本剝卦。乾之上九來居坤三,是“天道下濟(jì)而光明”也。坤之六三上升乾位,是“地道卑而上行”者也。
天道虧盈而益謙,
虞翻曰:謂乾盈履上,虧之坤三,故“虧盈”。貴處賤位,故“益謙”。
崔覲曰:若日中則昃,月滿則虧,損有余以補(bǔ)不足,天之道也。
地道變盈而流謙,
虞翻曰:謙二以坤變乾盈。坎動(dòng)而潤(rùn)下,水流濕,故“流謙”也。
崔覲曰:高岸為谷,深谷為陵,是為變盈而流謙,地之道也。
鬼神害盈而福謙,
虞翻曰:鬼謂四。神謂三。坤為鬼害,乾為神福,故“鬼神害盈而福謙”也。
崔覲曰:朱門之家,鬼闞其室,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是其義矣。
人道惡盈而好謙。
虞翻曰:乾為好,為人。坤為惡也。故人道惡盈。從上之三,故“好謙”矣。崔覲曰:滿招損,謙受益,人之道也。
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
虞翻曰:天道遠(yuǎn),故“尊光”。三位賤,故“卑”。坎水就下,險(xiǎn)弱難勝,故“不可逾”。
君子之終也。
孔潁達(dá)曰:尊者有謙,而更光明盛大。卑者有謙,而不逾越,是君子之終也。言君子能終其謙之善,而又獲謙之福,故曰“君子有終”也。
《象》曰:地中有山,謙。
劉表曰:地中有山,以高下下,故曰“謙”。謙之為道,降已升人,山本地上,今居地中,亦降體之義,故為謙象也。
君子以捋多益寡,稱物平施。
虞翻曰:君子謂三。捋,取也。艮為多;坤為寡;乾為物,為施;坎為平。謙乾盈益謙,故“以捋多益寡,稱物平施”。
侯果曰:裒,聚也。《彖》云:天道益謙,則謙之大者,天益之以大福;謙之小者,天益之以小福。故君子則之,以大益施大德,以小益施小德,是“稱物平施”也。
荀爽曰:初最在下,為謙。二陰承陽(yáng),亦為謙。故曰“謙謙”也。二陰一陽(yáng),相與成體,故曰“君子”也。九三體坎,故“用涉大川,吉”也。
《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九家易》曰:承陽(yáng)卑謙,以陽(yáng)自牧養(yǎng)也。
姚信曰:三體震,為善鳴,二親承之,故曰“鳴謙”。得正處中,故“貞吉”。
《象》曰:鳴謙貞吉,中心得也。
崔覲曰:言中正心與謙相得。
虞翻曰:中正謂二。坎為心也。
荀爽曰:體坎為勞,終下二陰,君子有終,故“吉”也。
《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荀爽曰:陽(yáng)光居五,自卑下眾,降居下體,君有下國(guó)之意也。眾陰皆欲捴陽(yáng)上居五位,群陰順陽(yáng),故“萬民服也”。
荀爽曰:四得位處正,家性為謙,故“無不利”。陰欲捴三,使上居五,故曰“捴謙”。捴,猶舉也。
《象》曰:無不利捴謙,不違則也。
《九家易》曰:陰捴上陽(yáng),不違法則。
荀爽曰:鄰謂四與上也。自四以上乘陽(yáng),乘陽(yáng)失實(shí),故皆不富,五居中有體,故總言之。
利用侵伐,無不利。
荀爽曰:謂陽(yáng)利侵伐來上,無敢不利之者。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荀爽曰:不服,謂五也。
案:六五離爻。離為戈兵,侵伐之象也。
虞翻曰:應(yīng)在震,故曰“鳴謙”。體師象,震為行,坤為邑國(guó),利五之正,已得從征,故“利用行師,征邑國(guó)”。
《象》曰:鳴謙,志未得也,可用行師,征邑國(guó)也。
《九家易》曰:陰陽(yáng)相應(yīng),故“鳴謙”也。雖應(yīng)不承,故“志未得”。謂下九三可行師來上。坤為邑國(guó)也;三應(yīng)上,上呼三征,來居五位,故曰“利用行師征邑國(guó)”也。
案:上六兌爻。兌為口舌,鳴謙之象也。
《序卦》曰:有大而能謙,必豫。故受之以豫。
鄭玄曰:言國(guó)既大而能謙,則于政事恬豫。雷出地奮豫,行出而喜樂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