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經(jīng)】離⑴ 利⑵貞⑶,亨⑷。畜⑸牝⑹,牛⑺吉⑻。
【譯】萬物依賴的太陽普照大地,民眾耕種的意志堅(jiān)定,亨通順利,這更得益于停留在溪谷旁耕種可依賴溪水灌溉農(nóng)田,耕牛也令人滿意可依賴其耕地。
注釋:⑴“離”太陽,依附(依賴。),附著。《易·說卦》:“離為火,為日。”又《易·離·彖》:“離者,麗也。”(麗:依附,附著。《呂氏春秋·貴卒》:“且荊國(guó)之法,麗兵于王尸者盡加重罪,逮三族。”)
? ? ? ⑵“利”《古代漢語字典》利是會(huì)意字,由禾與刀兩部分組成,刀是類似耒(léi)的農(nóng)具,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刀旁有數(shù)點(diǎn)表示犁出地土塊,所以利是犁的初文,表示犁地,耕地。
? ? ? ⑶“貞”堅(jiān)定不移。多指意志或操守。《賈子道術(shù)》:“言行抱一謂之貞。”諸葛亮《出師表》:“貞良死節(jié)之臣。”
? ? ? ⑷“亨”順利,有利于取得成功。《后漢書》:“夫修道者,度其時(shí)而動(dòng)。動(dòng)而不時(shí),焉得亨乎?”
? ? ? ⑸“畜”留(停止在某一個(gè)地方。)。《康熙字典》又留也。《禮記·儒行》易祿而難畜也。《註》難畜,難以非義久留也。
? ? ? ⑹“牝”溪谷(《漢語詞典》(2)通常有小溪或河流的低地或低洼地帶。)。《大戴禮記·易本命》:“丘陵為牡,溪谷為牝。”
? ? ? ⑺“牛”耕牛。《周禮·載師》:“牛田牧田。”司農(nóng)注:“牛田以養(yǎng)公家之牛。”
? ? ? ⑻“吉”美好,善。《詩經(jīng)·召南·野有死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善:好的,美好的;做得正確;令人滿意,完善的;高明的,有本領(lǐng)的。)
?
【離】彖曰 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谷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柔麗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譯】彖 離是附麗,依附、依賴的意思。日月依附天空,百谷草木依附泥土,重復(fù)不斷地光照要依賴太陽持續(xù)地提供,這樣才能化育自然界中的萬物,促進(jìn)其成熟。天地間稚嫩的百谷要依賴適當(dāng)?shù)毓芾恚虼瞬拍芎嗤樌厣L(zhǎng)。所以這更得益于停留在溪谷旁耕種可依賴溪水灌溉農(nóng)田,耕牛也令人滿意可依賴其耕地。
此彖辭篇幅較長(zhǎng)下面將其分段注解。
【原文】離⑴,麗也。日月麗乎⑵天,百谷草木麗乎土⑶,
【譯文】離是附麗,依附、依賴的意思。日月依附天空,百谷草木依附泥土,
注釋:⑴“離”麗也。麗者,依附,附著。《呂氏春秋·貴卒》:“且荊國(guó)之法,麗兵于王尸者盡加重罪,逮三族。”(附麗:依附,依賴:指人不能自主或自給,依靠別的人或事物而生存。)
? ? ? ⑵“乎”助詞。用語句中,表舒緩語氣。無實(shí)義,可不譯。《論語·雍也》:“于從政乎何有?”
? ? ? ⑶“土”泥土,土壤。《孟子·離婁》:“君之視臣為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原文】重⑴明⑵以⑶麗乎⑷正⑸,乃⑹化⑺成⑻。
【譯文】重復(fù)不斷地光照要依賴太陽持續(xù)地提供,這樣才能化育自然界中的萬物,促進(jìn)其成熟。
注釋:⑴“重”重復(fù),重疊。《周禮·掌次》:“設(shè)重簾。”
? ? ? ⑵“明”光明,光照。《說文》:“照也。”《易·系詞》:“日月相推,而明生焉。《疏》日月中時(shí),偏照天下,無幽不燭,故云明。
? ? ? ⑶“以”要……作(做)……。《史記·陳涉世家》:“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 ? ? ⑷“乎”語氣詞。表示贊美或感嘆,相當(dāng)于“啊”或“呀”。《史記·淮陰侯列傳》:“夫功者難成而易敗,時(shí)者難得而易失,時(shí)乎時(shí),不再來。”
? ? ? ⑸“正”表示動(dòng)作或狀態(tài)的進(jìn)行和持續(xù)。《世說新語·政事》:“丞相嘗夏月至石頭看庾公,庾公正料事。”阮籍《詠懷》之十二:“是時(shí)鶉火中,日月正相望。”
? ? ? ⑹“乃”副詞。表示兩事順承相同。才。《論衡·案書》:“兩刃相割,利鈍乃知。”
? ? ? ⑺“化”生長(zhǎng),化育,自然界生成萬物的功能。《禮記·樂記》:“樂者,天地之和也……和,故百物皆化。”
? ? ? ⑻“成”長(zhǎng)成,成熟。《呂氏春秋·明理》:“五谷萎?dāng)〔怀伞!?/span>
【原文】天下⑴柔⑵麗乎中⑶正⑷,故⑸亨。是以⑹畜牝,牛吉也。
【譯文】天地間稚嫩的百谷要依賴適當(dāng)?shù)毓芾恚虼瞬拍芎嗤樌厣L(zhǎng)。所以這更得益于停留在溪谷旁耕種可依賴溪水灌溉農(nóng)田,耕牛也令人滿意可依賴其耕地。
注釋:⑴“天下”自然界,天地間。《呂氏春秋·察今》:“知天下之寒。”
? ? ? ⑵“柔”《漢語大字典》植物初生而嫩:柔荑。(植物:百谷草木的總稱。)
? ? ? ⑶“中”合適,適當(dāng)。《戰(zhàn)國(guó)策·齊策二》:“是秦之計(jì)中,齊燕之計(jì)過矣。”
? ? ? ⑷“正”整治,治理(管理。)。《管子·重令》:“此正天下之道也。”
? ? ? ⑸“故”因此,所以。表示因果關(guān)系。《史記·留侯世家》:“夫秦?zé)o道,故沛公得至此。”
? ? ? ⑹“是以”連詞。因此;所以。《老子》:“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離】象曰 明兩作⑴,離,大人⑵以繼⑶明照于四方⑷。
【譯】象?上面下面兩個(gè)光明都在起作用,都是百姓的依賴。在高位的統(tǒng)治者要連續(xù)不斷地效仿太陽的光明品德照耀天下各處。
注釋:⑴“作”作用。《說文》:“作,起也。”
? ? ? ⑵“大人”指在高位者,如王公貴族。《史記·孟子荀卿列傳》:“王公大人初見其術(shù),懼然顧化,其后不能行之。”
? ? ? ⑶“繼”繼續(xù)。《說文》:“繼,續(xù)也。”
? ? ? ? ??⑷“四方”天下;各處。《淮南子·原道訓(xùn)》:“泰古二皇,得道之柄,立於中央,神與化游,以撫四方。”?高誘注:“撫,安也。四方,謂之天下也。”
聲明:本文系轉(zhuǎn)載,由趙庚白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新浪博客,轉(zhuǎn)載請(qǐng)聯(lián)系原作者。趙先生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5291706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