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顯諸仁(1),藏諸用(2),鼓(3)萬(4)物(5)而不(6)與圣人(7)同憂(8),盛德(9)大業(10)至(11)矣哉!富(12)有之謂(13)大業,日(14)新(15)之謂盛德。
【譯文】《易經》顯露出眾多道德觀念,隱藏著眾多功用,能激發廣大人民群眾與帝王同心同德,能使盛美之事與偉大事業達到極致啊!擁有大量財產就是偉大事業,隨時光不斷更新就是盛美之事。
注釋:(1)“仁”仁愛;相親。仁是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觀念。其核心指人與人相互親愛。《禮記·中庸》:“仁者人也,親親為人。”
(2)“用”功用,作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
(3)“鼓”激發;振作。《紅樓夢》第八回:“寶玉聽了,方又鼓起興來。”
(4)“萬”極言其多。《列子·湯問》:“高萬仞。”
(5)“物”人,眾人。《左傳·昭公十一年》:“晉荀吳謂韓宣子曰:’不能救陳,又不能救蔡,物以無親。’”
(6)“不”助詞。無義。用以足句或加強語氣。《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 毛 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
(7)“圣人”君主時代對帝王的尊稱。《禮記·大傳》:“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
(8)“憂”想,考慮。《韓非子·外儲說下》:“得中山憂欲治之,臣薦李克而中山治。”(同憂:相同的想法(同心同德)。)
(9)“盛德”指盛美之事。《左傳·僖公七年》:“夫諸侯之會,其德刑禮義無國不記,記奸之位,君盟替矣。作而不記,非盛德也。”
(10)“大業”偉大的事業。《書經·盤庚上》:“紹復先王之大業,厎綏四方。”
(11)“至”形容事物的盡善盡美。猶言最好、最高、最大。《莊子·逍遙游》:“至人無己。”
(12)“富”財物多。《論語·述而》:“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13)“謂”通“為( wèi)”。相當于“是”。《詩經·小雅·賓之初筵》:“醉而不出,是謂伐德。”
(14)“日”時光,光陰。《左傳·昭公元年》:“后子出,告人曰:’趙孟將死矣。主民,翫歲而愒日,其與幾何?’”(愒日:曠廢光陰。)
(15)“新”更新,使之新。《尚書·胤征》:舊染污俗,咸與唯新。
下轉: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聲明:本文系轉載,由趙庚白原創發布于新浪博客,轉載請聯系原作者。趙先生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5291706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