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作者在第四十七《困》卦九四的爻辭中記載了一個慈善者在老百姓遇到缺少犁鏵尖的困難時,用車裝著犁鏵尖對百姓進行捐贈的事跡。
【困】九四 來徐⑴徐,困⑵于⑶金⑷車,吝⑸,有⑹終⑺。
【譯】九四?到來的速度緩慢,困難出在裝運犁鏵尖的車上,因道路難行,這個地域的道路始終這樣。
【困】九四 象曰“來徐徐”,志在⑻下⑼也。雖⑽不⑾當⑿位⒀,有⒁與⒂也。
【譯】象“到來的速度緩慢。”是說志向是問候百姓。即使沒有擔當什么官職,有的人也是會對窘困者進行施與的。
注釋:?⑴“徐”緩慢。《戰國策·楚策四》:“其飛徐而鳴悲。”
? ? ? ⑵“困”遇到困難,被困住。《論語·季氏》:“困而學之,又其次也。”
? ? ? ⑶“于”介詞。引出動作的時間、處所、對象、范圍和原因的介詞。可譯為:在、向、到、從、對于、由于、在……中、在……方面。《荀子·勸學》:“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 ? ? ⑷“金”犁鏵尖。《周禮·考工記·匠人》“耜廣五寸,二耜為耦。”?漢鄭玄注:“古者耜一金,兩人并發之……今之耜岐頭兩金,象古之耦也。”?孫詒讓正義:“金即耒專鐵刃著于庇者也。”
? ? ? ⑸“吝”古“吝”與“遴”同。行路艱難。《說文解字》:“遴,行難也。”(吝:《康熙字典》又與遴通。《前漢·王莽傳》性實遴嗇。)
? ? ? ⑹“有”通“域”。地域,州城。《詩經·商頌·玄鳥》:“方命厥后,奄有九有。”(九有:九州。)
? ? ? ⑺“終”始終,自始至終。《戰國策·魏策》:“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
? ? ??⑻“在”存問,問候。《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吾子獨不在寡人。”
? ? ??⑼“下”臣下,百姓,群眾。《左傳·昭公十八年》:“于是乎下陵上替,能無亂乎?”
? ? ??⑽“雖”即使…也,縱使。《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雖人有百口,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 ? ??⑾“不”用在動詞、形容詞或個別副詞前,表示否定。《韓非子·喻老》: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 ? ??⑿“當”掌管,擔當。《國語·越語上》:“當室者死,三年釋其政。”
? ? ??⒀“位”職位,官爵。《孟子·萬章下》:“以位,則子君也,我臣也。”
? ? ??⒁“有”有的人。《左傳·僖公十六年》:“城鄫,役人病,有夜登丘而呼曰:‘齊有亂。’”
? ? ??⒂“與”賜予,施予,給予。《史記·項羽本紀》:“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
? ? ? 從這里可以看出在三千年前的商周時期就有人在做慈善事業。
聲明:本文系轉載,由趙庚白原創發布于新浪博客,轉載請聯系原作者。趙先生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5291706076